文│单灵逸


第三期


首家华资银行代言人
竟是财神爷!
衍
生
阅
读

中国通商银行由督办全国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奏准清廷后,于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1897年5月27日)在上海成立。它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也是我国最早开设的华资商业银行。其成立从现实需求出发,盛宣怀提出“因铁路不能不办银行”,中国须有自己的银行来运作资金、支援实业、增加收入,从而“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掠夺。在其创建过程中,遭遇了多方阻挠——不同派系的争夺、官僚主义的压制。原有金融机构的排挤、列强的干涉等,但盛宣怀据理力争灵活应对,最终采取“官助商办”模式创办出了中国第一家现代化的商业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股票
(银行博物馆藏)
中国通商银行设总行于上海,并先后在汉口、北京、天津、广州、镇江、福州、香港等城市设立分支行,共计达15处之多。中国通商银行创立时,招商股500万两,先收半数(250万两),并商借度支部库银100万两,最大的股东是洋务派的招商局和电报局,其余多为官僚及买办。名为商办,实系奉旨设立的官商合办性质,规定“权归总董,利归股商”,大权由盛宣怀一人独揽。中国通商银行的成立比最早进入中国的英资丽如银行迟了半个世纪,此时,中国尚无银行法令及成规可援,故一切组织管理及营业规则,多以汇丰银行为参照,采用双规经理制进行管理,账册、簿据等全部用英文记载;并借重外才,征用客卿,如聘任英人美德伦为洋大班沪上钱业领袖陈笙郊为华大班,借以融通中外金融。

中国通商银行纸币
(银行博物馆藏)
中国通商银行吸收了西方银行的先进制度,开展新式的存储、汇兑、放贷业务,发行了中国人自己的银行纸币,意图打破外资银行对金融市场的垄断控制。其诞生与发展,触犯了外资银行和封建保守派官僚的既得利益,遭遇了多方势力的重重阻拦如外资银行大多拒绝与中国通商银行往来,企图孤立并吞并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其京行首遭焚毁,天津分行亦随之收束业务渐告不振。五年后,只余北京、汉口两个分行和烟台个支行。民国时期,该行转为纯粹的商业银行。1935年中国通商银行因滥发银行券引起挤兑,国民政府介人,由官僚资本银行注入“官股”,改组为“官商合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从此为国民政府所控制,与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中国实业银行、中国国货银行合称为“小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收中国通商银行的官僚资本部分作为公股,加入公私合营银行。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进入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