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100年前的上海喝咖啡

《2025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

2024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3133亿元,

而作为咖啡之都的上海,

咖啡外卖订单在饿了么平台就达到了3285万单。

——《新闻晨报》2025年5月6日

早在百年前,

咖啡潮流已席卷上海。

那么现在就让我一起穿越回去,

看看那个时候的咖啡是什么样子的。

 COFFEE 

喝之前先了解一下口味:

“咳嗽药水”

老德记大药房

图源:《上海工业遗产实录》

老德记药店

1853年,英国人莱维林将一种又苦又涩又香的褐色豆粒放上自家的“老德记药店”货架;让周围一群金发碧眼的邻居在家也能喝上一杯,解渴也纾解思乡之情;货名是“考非”、“架啡”或“高丕”已无从考证,而率先“嘬”过一口的上海人则一语概之“咳嗽药水”。 

——《独秀一隅:经典时尚淮海路》

独秀一隅:经典时尚淮海路

主编:苏秉公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2023

索书号:G127.51/4328-1

扫描二维码查看馆藏

 COFFEE 

至于名字嘛,叫什么都可以

“嗑肥” “加非”  “咖啡” “考非”……

随着咖啡越来越流行,它也有了很多不一样的名字。

 “嗑肥”中的“嗑”字用得极妙,其“聊天闲谈”之意切中了咖啡真意。

——《咖啡 咖啡》

咖啡 咖啡

著者:齐鸣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索书号:TS971.23/0260-2

扫描二维码查看馆藏

 COFFEE 

选一家心仪的咖啡馆吧!

生昌咖啡馆

生昌咖啡馆的广告

图源:《上海老菜馆》

上海何时出现独立的咖啡馆?据《工部局董事会会议记录》1880年载,为虹口区的咖啡馆,据说这是一家专为水手服务的咖啡馆。

——《近代上海咖啡地图》

近代上海咖啡地图

编者:孙莺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2020

索书号:F719.3/1441-3

扫描二维码查看馆藏

1920年以后,营业性咖啡馆于沪上大量涌现。

开咖啡馆的外国人多系法、俄、意、日侨民,当时的霞飞路是白俄咖啡馆集中地,四川北路是日本咖啡馆集中地,霍山路是犹太人居住地等。

据不完全统计,到1930年代中叶,仅霞飞路两侧有咖吧、酒吧125家,其中最重要的咖啡馆有特卡琴科、DDS、雷勃斯、文艺复兴、君士但丁、巴尔干等。

另外,俄侨在其他路段也开设了众多的咖啡馆,如四川中路上的绿色咖啡馆,中央商场附近的三道司咖啡馆,愚园路上的万国咖啡馆,静安寺路上的小小咖啡馆等。

——雍君.海派咖啡文化的前世今生[J].上海企业,2021,(08):98-102.

特卡琴科咖啡厅

霞飞路上的特卡琴柯兄弟咖啡馆外景与内观

图源:上海文化总库(历史图片库)

读者,现在我们要回转霞飞路,去会刚才那家有意跳过却很特别的咖啡厅,它叫特卡琴科咖啡厅,霞飞路上最著名的咖啡厅,也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最著名的咖啡厅。两兄弟,毫无疑问的白俄,擅长做糖果生意,兄长安德烈•特卡琴科,兄弟格奥尔基•特卡琴科。

——《蝶变上海 跌宕百年的海派叙事》

蝶变上海:跌宕百年的海派叙事

著者:王唯铭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2022

索书号:I247.53/1168-1

扫描二维码查看馆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万国咖啡馆时期成了每一位热爱咖啡的老上海人绕不过去的回忆,这些老人年轻时大多居住在德大西莱社附近,如今他们不惜乘坐地铁,从城市各个角落汇聚到德大,除了喝一杯咖啡,更多的是怀念当时的味道。

——《曾经上海:烟火气中的魔都记忆

曾经上海:烟火气中的魔都记忆

主编:王良鸣; 李霞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2021

索书号:K295.1/1136

扫描二维码查看馆藏

亚尔培路有一小咖啡馆,铺名就叫“小小咖啡馆”。情调很好,半楼上暗红的火车座,油画琳琅,细声谈话,无线电细细的音乐。此店特色多奶油,多糖,有一名Slim的蛋糕,一如我国千层糕,一层面粉,一层奶油,放在盆里可说一句:堆积如山,普通男子也有吃不消之感,大概俄国人胃口特别好。

——《近代上海咖啡地图》

 COFFEE 

不要忘记准备好钞票!

百老汇路上的瑞丰公司的糖果咖啡店

图源:上海文化总库(历史图片库)

在《施蛰存先生编年事录》一书中,有一段李欧梵对于1932年28岁施蛰存先生生活的记述:在他的余暇时间,他会常去首轮影院看电影(门票1元),或去他最喜欢的咖啡馆或饭店(D.D.或沙利文巧克力店的咖啡是两杯一元多,蛋糕则更贵,约5元;而3元钱就够他在喜爱的中国餐馆吃上两菜一汤的常规中餐)。

对比一下1930年代工人的工资水平,可见当时咖啡馆的消费价格不低:

来源:《人力资本与上海近代化 1843-1949》

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  1930~1945

著者:(美) 李欧梵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索书号:I206.6/4474

扫描二维码查看馆藏

 COFFEE 

腔调一定要有~~

法国公园的露天咖啡座

图源:上海文化总库(历史图片库)

海派文艺范

海派文人与咖啡馆,似乎是同一时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上海滩,这也让老上海的咖啡馆变得不再像是单纯喝咖啡的地方,而更像是城市中的“公共空间”。作家马国亮在《咖啡》一文中,说起过他在上海一家咖啡馆里,无意听到两位女士谈话的经历——“她们谈的是文艺、政治,什么都谈,她们说完了郭沫若,又说鲁迅、郁达夫……”。

——《舒曼的CD》

舒曼的CD

著者:舒曼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1

索书号:I267.1/8664-2

扫描二维码查看馆藏

班味满满范

老上海咖啡馆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商务行政型的,如位于大马路(南京东路)的Mars(东海)和德大,因四周洋行银行密集,所以店堂的布置侧重敞亮方正,比较硬气,有利于公司与客户的接待。中央商场的Jimmy(吉美)在笔者印象中,面积不大,但原木白坯的卡座,用碱水刷得雪白洁净。咖啡杯是那种白底蓝边的粗瓷,同时还供应三明治、热狗之类的简餐,完全为了方便那边工作的白领午餐。吉美一直开到文化革命,他们的草莓冰激凌至今令我齿舌留香……

——《远去的声音》

远去的声音

著者:程乃珊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索书号:I267/2911-25

扫描二维码查看馆藏

 COFFEE 

~~结语~~

时代在变迁,上海的咖啡文化也在不断变化着。如今,各具特色的咖啡连锁店、小店更是遍布大街小巷,不同的豆子、迥异的制作方法、五花八门的咖啡杯和爱喝咖啡的人们,交织在一起谱写着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咖啡记忆。

个么,侬今朝咖啡喫了伐?

***馆购数据库推荐***

上海文化总库

上海文化总库试图整合与上海历史文化相关的各类资源和知识,包括记录上海形象和声音的老照片、老电影、老唱片影音资源,体现上海文化特色的红色文献资源,以及人物、机构团体、优秀历史建筑和街区的故事和知识,并用上海历史文化年谱将其串联起来,以构建独具海派文化特色的数字记忆。

读秀知识库

读秀学术搜索是超星公司开发的一个面向全球的互联网学术资源查询系统。可以对文献资源及其全文内容进行深度检索并提供文献传递服务的平台。它将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期刊、论文等各种类型资料整合于同一平台,集文献搜索、试读、传递为一体,突破了简单的元数据检索模式,实现了基于内容的检索,使检索深入章节和全文。读秀学术搜索目前提供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标准、专利、法律法规、科技成果等12个搜索频道。

数字资源使用指南

读者可登录上海图书馆官方网站远程访问以上数字资源,更多信息请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详情。

馆里有矿 | 随时随地查资料,这份上海图书馆数据库远程访问指南请收好!

图文由读者服务中心提供

图文编辑:陈焕芸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