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6月14日是第22个世界献血者日
今年,我国世界献血者日的活动口号是
“献血传递希望,携手挽救生命”。

献血是一种无私奉献的行为,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我们对血液的颜色并不陌生,它是红色的。然而在献血时,有些人捐献的“血液”却是黄色的,这是为什么呢?在弄清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了解几个关于血液的知识。


血液的主要成分
人体内的血液是一种流动的液体,由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红细胞是“运输员”,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白细胞是“超级卫士”,负责免疫防御;血小板是人体天然“创可贴”,负责凝血并促进伤口愈合。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其内含有的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是红色的,这就是血液呈红色的原因。

献血方式分两种
通常所说的献血,其实有两种捐献方式:全血和成分血。
1
捐献全血,是直接从捐献者体内采集200~400毫升血液,并保留到采血袋的方式。
2
捐献成分血,是将捐献者体内的血液通过一次性的密闭管道,经血细胞分离机有选择性地分离出血液中的某种成分,再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的方式。目前,血小板是国内最常见的成分血捐献类型。如果有人捐献的血液是黄色的,那么他捐献的就是成分血,即通常所说的捐献单采血小板。

“黄色血液”的奥秘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由骨髓成熟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形成。血小板的寿命为7~14天,每天约更新总量的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脏中被清除。人体血小板的正常值为(100~300)×109/升。
单采血小板是一种血液制品,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捐献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并保存在血小板专用袋中。每袋含有的血小板数量不少于2.5×1011个,悬浮在250~300毫升血浆中。其保存要求十分严格,需在持续振荡状态下保存在20~24℃的环境中,且有效期仅为5天。
问

血小板是无色透明的细胞,为什么捐献的血小板是黄色的呢?
主要是因为血小板是悬浮在血浆中保存的。黄色,其实是血浆的颜色。
答

问

血浆为什么呈黄色?
正常人成熟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其衰老后会降解成血红素和珠蛋白。血红素在酶的作用下生成胆绿素,胆绿素又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进一步生成胆红素。这种胆红素是一种难溶于水的脂溶性物质,原本呈红色,但当它进入血液与血浆清蛋白结合后,便呈淡黄色了。
答

问

为什么有些患者需要输成分血呢?
这些患者缺乏某一种血液成分,并不需要输注其他血液成分。比如: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只需要输注血小板,如果输注全血,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血小板数量不够),还会造成血液的浪费。
答

捐献热血
分享生命
重庆市血液中心 李军 邓莉(主任医师)
点击图片,订阅2025年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