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Profile/

王虹(1989—),女,护师,本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脑胸外科护士,主要从事临床护理。

省流版

初夏养生重在“养心为先”,饮食以清淡、甘凉为主。

起居应早睡早起,顺应阳气升发;适度午休尤为重要。

可适量运动出汗,促进阳气生发,切忌暴晒与剧烈运动。

慢性病患者需防心烦易怒、失眠出汗等“心火旺”表现。

初夏,是春夏之交,气温上升、湿热渐重,人体阳气逐渐外泄。中医认为“心通于夏气”,此时养生宜以养心为核心。下面带你从饮食、作息、情绪三方面开启初夏健康之道。

饮食清养:

益气养心,淡补为宜

初夏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忌油腻辛辣,避免助热生湿。适宜多吃应季蔬果、健脾化湿的食物。

 推荐食材 

主食类:绿豆、薏米、小米;

蔬果类:苦瓜、黄瓜、莴苣、西红柿、樱桃;

动物类:鸭肉、鲫鱼、鸡蛋。

 食养建议 

早餐可喝小米粥加枸杞,养脾护心;

午餐多食苦味菜,如苦瓜炒蛋,助泻心火;

晚餐忌大鱼大肉,以易消化为宜。

 推荐茶饮 

荷叶山楂茶:消暑去腻,降脂通便;

菊花麦冬茶:养肝清心,预防上火。

图源:图虫

起居调养:

顺应阳长,午休护心

初夏阳气渐旺,人体生理状态由“藏”转向“泄”,此时起居应顺时作息,助阳生发

 起居建议 

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伤阴;

中午小憩15~30分钟,有助于心脏养护、缓解午后疲劳;

洗澡不宜水温过高,避免汗后吹风着凉。

着装:选择宽松、透气、吸湿性好的天然材质衣物(棉、麻、丝)。早晚温差大时注意增减衣物,尤其护好肚脐(神阙穴)和背部(督脉所在)。

环境:居室保持通风、凉爽、干燥。空调温度不宜过低(26~28℃为宜),避免直吹。可适时开窗,利用自然风降温除湿。

图源:图虫

 小贴士  可在中午用温水泡脚+静坐冥想,有助于心神安宁。

情志调养:

养心神,防心火

初夏炎热易生“心火”,表现为烦躁、口渴、失眠、出汗多等。中医讲“心主神明”,心神不宁易伤阳、耗气。

图源:图虫

 调神小方法 

晚饭后散步30分钟,舒缓心情;

可练习八段锦、太极等舒缓运动;

睡前用薰衣草+陈皮香囊安神助眠。

 推荐安神食疗 

酸枣仁百合粥:养心安神、改善浅睡易醒;

龙眼莲子汤:益气补心,缓解心悸心慌。

特殊人群提示

 老年人 

初夏气温波动大,避免早晚温差引发血压波动;

饮食宜软、熟、温,忌凉食与冷饮。

 青壮年 

不宜剧烈运动后立即吹空调;

睡前不宜看手机过久,避免耗伤心神。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

避免烈日暴晒、闷热作业;

及时监测血压、体重、水肿情况。

图源:图虫

推荐一道养心祛暑汤

 莲子百合绿豆汤 

材料:绿豆50克、干百合10克、莲子20克、冰糖适量;做法:绿豆煮开后加莲子与百合,小火慢煮40分钟,最后加冰糖调味;功效:清心安神,清热解暑,润肺养颜。

初夏虽不似盛夏酷热,却是阳气最易外耗、心神最易失调的时节。顺势而养,淡而不寒,静而不倦,方可“无病一身轻”。愿你在万物繁茂的初夏里,收获阳光与宁静,健康与清凉常伴!

往期推荐

午睡越睡越累?可能是姿势惹的祸

艾香端午话健康——中医护理与传统习俗的智慧融合

立夏 | 立夏至,暑气生:这份换季健康护理指南请收好!

探索更多精彩

想查看更多有关“养生”的护理科普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养生”标签,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

如果您有更多有趣的/实用的/专业的护理科普文章欢迎来稿,点击底部菜单“护你健康”栏目,进入“科普投稿”,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完成投稿,感谢您的支持!咨询电话:021-60196153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专业审核:许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护理部督导

审阅:庹焱;张梦佳

版式、文字编辑:朱晓珺;张诚

喜欢请分享,支持请点赞,感谢你『在看』

点击蓝字“阅读原文”即可投稿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