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天文名词#中星仪(transit instrument),又称子午仪,由丹麦天文学家奥勒·罗默(Ole Rømer)于1684年发明,是用于观测恒星经过上中天(即天体经过子午圈且达到最大地平高度)时刻的一种天体测量仪器,利用它可求得恒星钟的钟差,从而确定恒星赤经、基本天文点的经度等参数。

中星仪由望远镜、目视接触测微器、寻星度盘、挂水准器、太尔各特水准器、望远镜支架等部分组成。它的望远镜部分被架在东西方向的水平轴上,从而保证望远镜的指向沿着子午线移动,在望远镜内部有多条极细的水平丝和垂直丝组成的网状结构,当恒星经过垂直丝的时候,记录下这一时刻(观测时刻),将观测时刻与理论时刻进行比较,进而精确测定时间和地理经度。

中星仪最大的优势是只需要测定时间,无须经过其他测量便可确定天体的赤经,并且具有很高的精度。历史上有多种利用中星仪测定时间的方法,包括耳目法、光电记录法、计时器记录法等,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使用各种新技术进行这些工作,目前中星仪已不常用了。图为上海天文博物馆镇馆之宝“帕兰子午仪”,

图片来源:上海天文博物馆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