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氏内乡蛋
Neixiangoolithus yani Fang et al., 2007
分类:陆龟蛋化石(Testudoolithidae)
时代:晚白垩世高沟组
产地:河南内乡
保存在河南自然博物馆的闫氏内乡蛋(41HV0001-3)
如何判定闫氏内乡蛋是龟蛋而不是恐龙蛋**?**
研究人员对这窝鸡蛋大小的蛋化石的蛋壳进行切割磨片后,通过结合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准确识别出了蛋壳中存在的文石晶体,并识别出部分在地质埋藏过程中转化为了方解石相的部分。根据存留的文石晶体,结合放射状的壳单元形态确定了其为龟鳖类的蛋(因为现代羊膜卵中仅有龟鳖类产文石蛋壳)。通过蛋壳结构对比研究,确定这窝蛋为闫氏内乡蛋,闫氏内乡蛋的蛋壳甚至可能在已知所有的龟鳖类蛋壳(包括现生的)中都是最厚的,可能与筑巢方式或者为了适应恶劣的环境有极大的关系**。闫氏内乡蛋发现于河南内乡晚白垩世高沟组,目前在这一地点发现的古生物有巨型蜥脚类恐龙宝天曼龙和龟鳖类化石南阳豫龟。恐龙蛋和龟鳖蛋有啥不一样?**在产蛋的羊膜动物中,龟鳖类化石蛋壳为文石质,而占大多数的鳞龙类、鳄类、鸟类及非鸟恐龙蛋壳主要为方解石质。文石与方解石的化学成分均为碳酸钙,但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龟鳖类蛋壳中文石晶体通常呈一簇簇的放射状。恐龙类的蛋壳多样性非常高,既有蜂窝蛋类这样有类似龟鳖蛋的高水蒸气传导率的蛋,也有棱柱形蛋(通常认为是伤齿龙类所产)这样气孔较少的蛋,它们通常仅仅浅浅地垂直插入松软的沙土中,这与一些反鸟类的蛋十分相似。而在河南西峡地区常见的树枝蛋类则较为独特,其蛋壳下部的结构十分疏松,具有十分高的水蒸气传导率,但蛋壳的近外表面处则出现一层致密的融合层,使得水蒸气无法再向外逃逸,从而减少了水分的散失,因此推测能更好地适应较为干旱的孵化环境。现生的龟鳖类通常在湿润的沙土中一次性产出大量的蛋,它们的蛋壳通常具有非常多的气孔,所以具有很高的水蒸气传导率,使得水汽进出蛋壳非常容易,因此需要湿润的环境来减少水分散失。致谢:感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蜀康博士、国家自然博物馆朱旭峰博士给予本文修订审阅。
主要参考文献:
Li Xu, Junfang Xie, Shukang Zhang, Seung Choi, Noe-Heon Kim, Diansong Gao, Xingsheng Jin, Songhai Jia, Yongli Gao. 2022. Fossil turtle eggs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Gaogou Formation, Xiaguan-Gaoqiu Basin, Neixiang County, Henan Province, China: Interpret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ragonite to calcite in fossil turtle eggshell. Cretaceous Research. 134, 10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