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你问我答之

近视防控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及形势严峻。据国家卫健委最新调查显示:2023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较2020年上升1.8个百分点,呈现“低龄高发、程度加深”的特征;学段差异显著,小学阶段近视率36.8%,初中升至71.7%,高中阶段高达81.2%;高度近视(≥600度)占比达10.8%,较前两年增加2.1个百分点,眼底病变风险显著增高;城乡差距持续存在,农村近视率(49.2%)虽低于城市(57.3%),但增速更快。上海市教委2024年4月报告:中小学生近视率较2023年同期下降0.9%,但高度近视率仍达11.2%。近视防控任重而道远。

图片

近视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家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很多不是故意不作为,而是力不从心。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近视相关科普繁多,家长从不同渠道获取诸多相关名词:视力、度数、眼轴、角膜曲率、调节力、散瞳验光、远视储备、近视前期等等,带孩子去医院或视光机构检查也是一堆报告单,防控产品更是层出不穷,难免头疼。

关于儿童近视的相关问题

龙华医院眼科

张云霞副主任医师、谢龚培医师

共同向大家解疑答惑

近视防控的最终目标

近年来,近视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被全社会看见,各部门都在大力提倡和积极干预,那什么才是近视防控的最终目标呢?我们的答案是:降低高度近视致盲也就是病理性近视的发生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国际近视研究院(IMI)共识,2024年高度近视定义(国际标准):1、屈光度标准:等效球镜度数(近视+散光折算)≥-6.00D(600度);2、生物学标志:眼轴长度≥26mm(亚洲人群参考值);3、新增分层:单纯性高度近视:仅度数高,无眼底结构性病变;病理性高度近视:伴随巩膜变薄、脉络膜萎缩、黄斑病变等不可逆损伤(致盲主因)。中国标准补充(2023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重点关注人群:1、儿童青少年近视年进展量≥-1.00D/年;2、8岁前近视≥-3.00D或12岁前≥-6.00D(提示早发性病理化风险)。

高度近视新定义整合了屈光参数与生物结构指标,强调早期防控和并发症管理,突出“控度数”与“防病变”的双重目标,最终都是为了降低高度近视致盲也就是病理性近视的发生率。将近视防控的目标拉远至预防成年后病理性近视的发生,并强调其致盲的严重性,能提高家长们对近视防控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好地监督孩子们改善日常用眼行为,保证防控方案的实施。

高度近视致盲风险:视网膜萎缩、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劈裂、黄斑病变等。

近视防控评价“金标准”

关于近视,这么多的专业数据,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什么呢?我们的答案是:眼轴。

理由有三:

1.眼轴(AL)即眼球的前后径,其测量精度是0.01mm,对应大概2.5度,而临床验光的精度是25度,相差10倍;

2.验光一般存在波动性,尤其年龄较小的儿童,需要散瞳后才能获取较准确的结果,而眼轴检测更便捷、准确;

3.成年后的眼健康,如眼底疾病发生的风险主要由眼轴决定。

所以,眼轴是近视防控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评价疗效的“金标准”。建议:3岁后每半年查一次眼轴,近视后每3个月查一次眼轴。

image.png

image.png

图:视力损害累积风险曲线图

(来源:Tideman JL,Snabel MC,Tedja MS,等.轴向长度与欧洲近视患者不可矫正视力损害风险的关联.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2016;134:1355-1363.2016年美国医学协会)

分析:1、眼轴越长眼底病变并发症风险越大;2、40-50岁之前不管是眼轴长的和眼轴短的风险都很低;3、45岁以后不同的眼轴长度之间就拉开了差距,大于30mm的急剧拉高;4、大于26mm以上的在60岁以后有明显上升;5、眼轴26mm作为高度近视风险的红线。

图片

近视防控黄金期:3-6岁

近视防控包括两方面的工作:预防和控制。为达到上述所提到的目标,我们更应该把哪个作为重点呢?我们的答案是:预防,黄金期为3-6岁。

这里引入“远视储备”和“近视前期”的概念。

远视储备指儿童眼球发育过程中存在的生理性远视度数,随年龄增长逐渐消耗。其本质是眼轴长度与屈光力匹配的动态平衡,过早消耗(远视储备低于年龄阈值)是近视发生的最早预警信号。2024年中山大学研究数据表明:3-6岁远视储备不足者,未来3年近视风险提高3-5倍。

f96db7bb6bcb5d23a3fb7eeaafc4514.png

若角膜曲率较平(如≤42.0D),远视储备允许降低0.25D-0.50D。

近视前期指儿童青少年尚未达到近视诊断标准(等效球镜度数≥-0.50D),但存在显著近视风险因素,且生物学指标提示眼轴过度增长的临床状态,属于可干预的关键窗口期。

2024年新加坡SCORM队列研究显示:通过早期干预可使近视发生率降低50%~70%。近视前期是逆转屈光发育异常的最后阶段,预防的收益(包括疗效和经济)远大于控制。

图片

为何3-6岁是近视防控的黄金期

首先,3岁以上的儿童大多能配合视力相关检查,家长可以带孩子至医院或视光机构建立视力和眼屈光发育档案,更好地监控相关数据;其次,3-6岁处于学龄前期,学习压力小,如发现远视储备消耗过快或眼轴增长过快,甚至已进入近视前期,家长和孩子更容易配合医生的干预方案;再者,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养成良好读写习惯的阶段,通过就诊过程中医生的宣教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受益终生。

中医特色疗法

中医认为近视属“能近怯远症”,与肝肾功能不足、气血不调、用眼劳伤相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注重全身调理与局部干预结合。作为全国知名的中医眼病诊疗中心,针对近视前期的儿童青少年,龙华医院眼科开展中医特色治疗:耳穴压丸、揿针、穴位按摩、针刺、刮痧、推拿、中药熏蒸、热敷等,安全经济,依从性好,临床观察疗效确切。

专家简介

张云霞(1)_副本.jpg
张云霞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眼科学硕士,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孙金章学术经验继承人,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上海市浦东新区青少年视力改善科普教育基地专家组成员。曾在上海新华医院眼科、江苏省中医院眼科、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进修学习。主持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1项、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及科普文章数十篇。荣获2023人民好医生眼健康科普大赛“眼健康科普达人奖”。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眼科疾病,包括儿童青少年近视、干眼、黄斑变性、眼底出血等。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航头院区)

张云霞.png

长按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直达预约挂号

科室特色及优势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优势专科、徐汇区视觉健康规范诊治中心。科室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中英合作项目、上海市科委等国内外多项课题资助,多次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上海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上海市优秀发明奖等。科室成立了范氏眼科及上海市名老中医工作室,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开设干眼专病门诊、屈光不正专病门诊、玻璃体视网膜专病门诊、免疫性眼病多学科门诊、邹菊生膏方团队门诊等特色门诊;以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临床优势病种,拥有双地首贞片(原名“滋阴补肾片”)、秦皮滴眼液等中药特色自制制剂,承接多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科室拥有先进的检查和手术设备,常规开展各类白内障的精准手术、难治性青光眼、玻璃体视网膜等手术,以及多种眼病的激光治疗等业务。

图片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