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传统门诊模式下,疑难复杂疾病患者常需往返多个科室,耗时耗力。龙华医院创新推出多学科(MDT)门诊,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从“患者围着医生转”到“医生围着患者转”的转变。通过跨学科专家团队的联合会诊,结合中西医双重优势,为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精准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显著缩短确诊与治疗时间,降低诊疗费用,提升疗效与患者满意度。

为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提升诊疗效能,龙华医院汇聚各优势学科带头人与骨干力量,守正出新:一方面,在整合多学科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融合针刺、拔罐、穴位贴敷等非药物疗法;另一方面,推出更加专业化、精准化、系统化的MDT服务,覆盖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康复全周期,打造规范化、个体化、全程化的诊疗闭环。

多学科诊疗中心.jpg

自2016年率先开设MDT门诊以来,龙华医院已形成18个特色多学科门诊,患者满意度持续攀升。MDT门诊汇聚我院20余个特色优势临床科室,与放射、超声、病理、医技和药学等团队深度协作,60余位专家参与,形成“全周期一体化”诊疗网络。

陈先生踝关节损伤的就医历程

陈先生,30岁,是一名运动爱好者。在一次篮球运动中不慎扭伤右踝关节,当时仅简单休息数日,肿胀疼痛缓解后便恢复活动,未进行系统康复。一年后,他发现自己频繁崴脚,日常行走也出现不稳,曾于某三甲医院骨科接受理疗及药物治疗月余,疗效欠佳,遂转至龙华医院运动康复门诊就诊。

医生评估发现其踝关节背屈活动受限,小腿肌肉紧张,提踵及单腿站立不稳,下蹲时膝关节内扣,诊断为慢性踝关节不稳,治疗团队发挥跨中医康复和运动医学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为其制订了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运动专家为陈先生开具了居家运动处方,首先进行踝关节力量训练(图1),使用弹力带进行背屈、跖屈、内外翻练习(图2),每天2-3组,每组15-20次,后期增加抗阻负荷,以及站立位单腿提踵等进阶训练。其次在活动度方面,通过对墙屈膝训练,以及放松小腿三头肌逐步改善背屈受限。再次,进行平衡和本体感觉训练,利用平衡垫进行单腿站立,每次站立 30-60 秒,重复 3-5 次,每天2-3组,逐渐增加难度如单腿硬拉、单腿下蹲等动作进行进阶训练。

拼图1+拼图2.jpg

 图1:踝泵训练 

拼图3+拼图4.jpg

 图2:弹力带训练 

中医康复医师依据中医诊疗规范,制定了中医运动康复治疗方案:早期采用中药热奄包治疗促进局部循环(图3);中期运用0.40×50mm毫针针刺天枢、大肠俞等主穴,留针30分钟改善软组织状态;后期对形成粘连部位实施超微针刀松解术(图4)。

 图3:针刺治疗和中药热奄包治疗 

陈旧性踝关节损伤超微针刀治疗.jpg

 图4:陈旧性踝关节损伤超微针刀治疗 

经三个月系统治疗,再次评估发现,陈先生的踝关节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下肢跳跃、落地稳定性等运动能力也得到提高,这为他未来恢复篮球运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医嘱继续居家进行针刺穴位按摩及中药热奄包养护。

关节运动损伤的的多维视角
病机解码

▶ 中医辨证 

气滞血瘀急性期局部肿胀如"瘀阻河道",伴舌暗红、脉弦紧;

◆ 筋络失养慢性期肝肾不足致"筋萎骨弱",引发反复疼痛及稳定性下降。

破局之道:三阶协同干预

▶ 中西医融合修复轴 

◆ 早期(1-2周):以减轻肿胀、疼痛为主,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抬高)。可进行踝泵训练(背伸/跖屈),每组10-15次,每日3-4组,动作轻柔无痛。

◆ 中期(2-4周):增强肌肉力量与关节稳定性。开展弹力带抗阻内外翻训练(每组15-20次)及单腿站立平衡练习。部分患者结合中药热奄包、针刺等中西医综合治疗以加速恢复。

◆ 后期(4周以上):化功能性与预防再伤。进行慢跑、跳绳等运动,结合踝关节绕圈(每日2-3组)及平衡垫/泡沫轴本体感觉训练(每次30-60秒)。陈旧性损伤可辅以超微针刀松解治疗。

▶ 多学科支持网络 

康复治疗师主导的关节活动度恢复;

运动医学专家制定重返运动测试标准。

诊疗核心优势

◆ 损伤阶段定制:融合中医筋伤分期论与现代分期康复理论;◆ 技术融合创新: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康复体疗联合应用;◆ 自然修复优先:案例通过手法治疗与运动训练避免手术;◆ 全周期追踪:从急性期冰敷到重返赛场体能评估全程覆盖。

门 诊 信 息

运动康复多学科门诊

运动康复门诊由龙华医院的医学专家和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的运动专家共同坐诊为市民提供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能力评估、运动方案制定、手把手的指导、动作的纠正等,使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得到运动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

 主要适合病种 

1)常见运动损伤的功能康复,如关节损伤如肩关节撞击症、肩袖损伤、跑步膝、半月板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扭伤等,以及腰肌劳损、网球肘、跟腱炎、肌肉拉伤等软组织损伤;

2)常见四肢骨折、关节脱位术后,肩、膝关节镜术后运动康复;

3)常见运动系统疾病的运动康复,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等运动康复等。

 门诊时间:周四下午(以公众号预约时间为准)

 门诊地点:龙华医院徐汇院区11号楼门诊7楼

 预约方式:进入龙华医院微信服务号,点击左下角“门诊服务” →“门诊预约”→“龙华医院总院”→“多学科联合门诊”→“运动康复多学科门诊”。

二维码.jpg

长按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直达预约挂号

温馨提示:为保证精准诊疗,看诊前期会进行电话预问诊评估。如有既往门诊病史或出院小结、检查检验报告或影像资料、药物服用史等相关医学资料请在就诊当日带来。

专 家 简 介
檀志宗_副本.jpg
檀志宗
研究员

研究员,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反兴奋剂中心)竞技体育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女足项目科医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竟技运动员运动性伤病防治与体能促进,擅长运用运动疗法(含水中康复)治疗各种运动性损伤。因奥全运科研保障工作突出,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记二等功2次,记功1次。

张鹏_副本.jpg
张鹏
副研究员

副研究员,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硕士,获NSCA-CPT、FMS、SFMA等认证美国纽约城市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上海市优秀运动员运动损伤防治与康复的科技攻关研究与服务工作。曾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政府二等功。

唐占英_副本.jpg
唐占英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氏伤科疗法”传承人。擅长各种运动性损伤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

门诊时间:

专家门诊

(龙华医院徐汇院区:周一、周三、周五上午

(龙华医院航头院区:周二上午、周三下午

(龙华医院上南院区:周四上午

长按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直达预约挂号

图片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