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

被称为“飞行硫酸”隐翅虫

在部分地区开始进入活跃期。

近日,

一女生发帖称,

她拍死一只隐翅虫后

脸上差点毁容。

不少网友评论称,

近期在自家也发现了隐翅虫的踪迹,

还有人分享自己不慎“中招”的经历,

并晒出同款伤疤。

图片来自央视频

隐翅虫是甲虫的一种,外形似蚂蚁,体长一般不超过1厘米,乍看像没有翅膀,故名“隐翅虫”。隐翅虫虫体各段均含毒素,呈强酸性,腐蚀性很强,被称为“飞行的硫酸”。

被隐翅虫叮咬后,皮肤会出现条状、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随后红斑上出现密集丘疹、水疱或脓疱,可发生糜烂、结痂及表皮坏死,有瘙痒、灼痛和灼热感。若毒液沾到眼睛,会灼伤结膜、角膜,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可致失明。

据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董立坤介绍,隐翅虫家族成员众多,有毒性的主要是梭毒隐翅虫。它身体颜色分布多为“黑黄相间”,即头部黑色,胸部黄色,前翅为青绿色,比较容易识别,其他类型的隐翅虫大部分是没有毒性的。

图片来自中国新闻网

一只小小的虫子破坏力可不小

如果飞到皮肤上该怎么办?我们又该如何防范?

隐翅虫一般不叮咬人,它爬过皮肤不会造成中毒,但是如果它受到惊吓,比如被你拍打,它就会把毒液喷洒到你的皮肤上,皮损面积会扩大3倍到5倍,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出现在身上:

记住4个字,“吹弹可破”,像测肺活量般地吹气肯定能把它送走。再不行就使出“弹指神功”,趁其不备一击即中。

出现在家里:

可以用胶带粘住它,或者用纸巾捉走扔掉,但不要触碰到毒液。

万一失手拍了怎么办?

应及时用肥皂水或4%的小苏打水反复清洗受损皮肤,中和毒素。如出现疱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武汉市第三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陶宇莎提醒说,切忌使用酒精、碘伏,牙膏、生姜汁等涂抹患处,在医院接诊中,因使用偏方导致病情加重的患者占就诊量的18%。

隐翅虫虽然可怕,但大家也无需恐慌。武汉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蔡翔介绍说,隐翅虫一般在户外繁殖,家中不常见。有网友用艾灸、杀虫剂等方式驱虫,蔡翔认为,艾灸燃烧产生的烟雾含有挥发性物质可能对部分昆虫有短暂驱避作用,但隐翅虫对烟雾的敏感度较低,实际驱虫效果缺乏科学依据。

为避免隐翅虫进家,蔡翔建议,春夏两季,市民开窗通风时应关闭纱窗;晾晒衣物时也可能会带入隐翅虫,因此衣物应尽量拍打后再收回家;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市民也应有意识地穿着宽松的长袖长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隐翅虫。

编辑:晴晨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