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我国已消除本土疟疾,但每年仍有不少人因出境感染疟疾。今天正是第18个全国疟疾防治宣传日,主题是“严防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在此小U为大家准备了这份专为出境人员定制的指南,从“行前准备”到“归国防护”,手把手教你防住疟疾!

疟疾:蚊子叮咬带来的“定时炸弹”
先让我们认识一下什么是疟疾,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感染后会出现“打摆子”的症状——先冷得发抖,再出现高热,接着出一身大汗退烧,感染者会定期或不规则地出现以上症状。

出国前:做好三件事,防疟有保障
1. 查风险:你的目的地危险吗?
出发前查询目的地地区疟疾流行情况。如果是高风险区,一定要提前准备!
2. 问医生:该吃药预防吗?
去高风险地区前2周,可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咨询。必要时可服用预防药物。但是请注意:吃药≠100%安全,防蚊才是根本保障!
3. 备物资:防蚊比吃药更重要
🔹驱蚊神器: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液、电蚊香等
🔹物理防护:浅色长袖衣裤、电蚊拍、蚊帐等
🔹应急包:体温计、当地使用的抗疟药(在医生指导下购买)

在国外:避开蚊子的“三大绝招”
招式1:住得安全
选择远离死水塘、垃圾堆以及带有纱窗和空调的居所,无条件者可自己安装纱窗、蚊帐,房间喷驱蚊剂,墙角、床底别漏喷。
招式2:穿得严实
开展户外活动,请穿浅色长袖衣裤,裸露皮肤喷涂驱蚊液,当然避开蚊子在最活跃的时段(日出前1小时、日落后2小时)外出最好啦!
招式3:及时应对
被蚊子叮后别乱抓!肥皂水清洗,涂花露水等止痒,出现发烧症状别硬扛,及时就医。若不幸确诊疟疾后,按医嘱全程服用抗疟药,不可随意停药。

回国后:别让疟疾“躲藏”
1. 一个月内发烧立刻就医
疟疾最长可能潜伏1个月!回国后发烧,第一时间去正规医院检查疟原虫,并主动告知旅行史。
2. 三个月内防蚊别松懈
疟疾存在再燃和复发的可能,如果体内还有残存疟原虫,在无新的感染下,也可能引起疟疾再次发作。同样具有传播性,回国后应继续做好防蚊。

小U在线辟谣

那么小U,在这些流行地区是不是被蚊子叮了肯定会得疟疾啊?

居民

小U
只有携带疟原虫的雌性按蚊才有可能传播疟疾。且并不是被蚊子咬了就一定会感染疟疾,所以大家不必恐慌,及时做出判断并就医就好。
那如果得过疟疾是不是就有终生免疫力啦?

居民

小U
疟疾不只有一种类型,得过其中一种也是有可能再次感染其他类型,并且也不会获得终生免疫力。
小U小U,坊间传闻吃大蒜或者维生素B能防疟疾,这是不是真的呀?

居民

小U
不不不!没有任何食物能完完全全预防疟疾!做好防蚊措施才是科学方法。

小U
小U也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千万不可认为发烧就是流感,自己在家吃退烧药,也不可在非洲购买“偏方神药”治疟疾或症状一消失就擅自停药,这些情况会导致病情加重,真的可能会要命!

- 参考文献 -
[1]周耀武,张丽,夏志贵.疟疾跨境输入与继发传播的风险及对策[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中英文),2025,37(01):14-18.DOI:10.16250/j.32.1915.2024273.
[2]高琪.当前疟疾形势与我国消除疟疾后的再传播风险与对策[J].中国热带医学,2024,24(01):1-5.DOI:10.13604/j.cnki.46-1064/r.2024.01.01.
[3]俞心愉,曹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疟疾防控面临的病原学和媒介生物学挑战[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24,36(03):228-232+238.DOI:10.16250/j.32.1374.2024095.
/健康科普
撰稿 | 病媒科 陆奇
审核 | 刘汉昭 沈奕峰
编辑 | U编辑部
图片来源 | 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宣传,非商用,如侵权请联系沟通删除)


喜欢就奖励小U一个👍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