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要闻
——
NEWS
DAILY NEWS
新闻

今年1、2月期间,刚果(金)暴发不明原因疾病,3名儿童因食用死蝙蝠后死亡,疫情已导致超千人感染、60人死亡(截至2025年3月)。世卫组织紧急介入,埃博拉、马尔堡等病毒被排除,其他可能疾病还在继续排查中。

这起事件并非个例,今天“敏敏”就带你走进蝙蝠的世界。
蝙蝠:病毒界的“移动仓库”

蝙蝠化石的研究证明,几千万年以前就已经有了蝙蝠,经过数千万年的进化成为唯一能展翅飞翔的哺乳动物。蝙蝠高度多样化,是仅次于啮齿目的第二大哺乳动物类群,高度多样化的细胞类型和受体也使它们成为多种病毒的潜在宿主。
蝙蝠携带病毒但不发病,通过排泄物、唾液或其他体液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动物(如灵长类、森林羚羊)或人类。
非洲的森林地区(包括刚果盆地)是蝙蝠重要的栖息地,人与蝙蝠的接触(如狩猎、食用丛林肉)可能引发病毒外溢。
埃博拉病毒:蝙蝠(普遍认为是狐蝠科的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天然宿主。人群可通过密切接触患病或死亡或热带雨林中的果蝠、黑猩猩、大猩猩、猴子、森林羚羊或豪猪等受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感染埃博拉病毒。
冠状病毒:蝙蝠中只发现了α-冠状病毒和β-冠状病毒,可直接感染人类或通过中间宿主传播。
在α-冠状病毒中,来自菊头蝠科和长翼蝠科的跨科传播更加常见,菊头蝠在中国蝙蝠α-冠状病毒的历史演化进程和跨种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α-冠状病毒中的里拉冠状病毒亚属(Rhinacovirus),主要包含蝙蝠冠状病毒HKU2相关和SADS相关的冠状病毒,该病毒传至猪引起猪急性腹泻综合征(SARD)。
蝙蝠β-冠状病毒由四个亚属组成(梅贝、诺贝、海贝、沙贝)冠状病毒亚属,它的进化祖先宿主也可能是菊头蝠科和蝙蝠科蝙蝠,来自菊头蝠科的跨科传播最为常见。
β-冠状病毒亚属
主要包括哪些病毒
梅贝
以蝙蝠科作为宿主,包括由蝙蝠经骆驼传至人类引起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HKU4、HKU5冠状病毒。
诺贝
来自狐蝠科,包括HKU9冠状病毒。
海贝
来自蹄蝠科,是非典SARS-CoV的宿主
沙贝
主要包括经果子狸传至人类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相关冠状病毒和HKU3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前沿小知识
“中国蝙蝠冠状病毒的起源和跨物种传播”中指出,蝙蝠是SARS-COv、SARS-COv-2等多种冠状病毒(covs)的天然蓄水池。提示SARS-CoV-2可能起源于菊头蝠属蝙蝠。

菊头蝠靓照
因嘴脸部特殊复杂的叶状突起(类似马蹄形鼻叶)而明显有别于其它类蝙蝠
最新发现:2025年《细胞》期刊报道,中国科学家在蝙蝠体内发现“超级冠状病毒”HKU5-CoV-2,能感染人类及猪、猫等多种哺乳动物。这种病毒能直接攻破人类呼吸道和肠道细胞防线,甚至可能绕开中间宿主人传人”!
其他病毒:在我国,菊头蝠是狂犬病病毒、尼帕病毒、汉塔病毒等许多动物源病毒的重要宿主。分布于吉林、山东、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等地
触目惊心的案例
1
刚果(金)爆发埃博拉:始于野味的死亡链
刚果(金),旧称扎伊尔,是埃博拉疫情的重灾区。1976年,刚果(金)北部埃博拉河附近的扬布库教区暴发致命疫情,发现的新病毒被命名为埃博拉,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已知的首例埃博拉病例因接触食用感染动物暴发,病毒同时在医院附近的55个村落暴发,死伤惨重。

2
西非暴发埃博拉:一场蝙蝠引发的灾难
2013年,几内亚2岁男孩接触蝙蝠洞穴后感染,疫情蔓延至8国,导致3万人感染,1.1万人死亡,还有数以千计的死者没有被算在内。这次埃博拉疫情,是在西非地区的第一次暴发,起源于几内亚,跨越塞拉利昂边境,攻进塞拉利昂的凯内马。
WHO警告:过去十年,非洲由动物传给的人疫情暴发增60%,埃博拉和其他病毒性出血热占近70%!
潜在风险:蝙蝠已被发现携带超30种冠状病毒,部分可直接感染人类!
警示:狩猎、食用野生动物,或接触其分泌 物,均可能引发“病毒跨物种跳跃”!
人类活动加剧病毒外溢风险

✦ 森林砍伐:刚果(金)53%的森林覆盖率正被蚕食,蝙蝠栖息地缩小,被迫靠近人类。
✦ 野味市场与狩猎:食用“丛林肉”、捕猎蝙蝠等行为,直接打破物种屏障。
✦ 城市化扩张:人类居住区与野生动物栖息地重叠,接触概率激增。
给我们的警示
1
远离野生动物:
不捕猎、不食用蝙蝠等野生动物,避免接触其体液或排泄物。
野外活动时穿戴防护装备,避免进入蝙蝠洞穴。
2
警惕“中间宿主”:
避免接触活禽、果子狸等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
生熟食分开处理,肉类彻底煮熟。
3
保护生态环境:
减少森林破坏,降低病毒溢出概率。
蝙蝠与病毒的“共生关系”已持续千万年,真正危险的并非蝙蝠本身,而是人类无节制的侵入与破坏。每一次疫情暴发,都是自然敲响的警钟!
拒绝野味、敬畏自然、科学防控——这是我们守护健康防线的唯一选择。
疾控敏敏为你解冻“冷知识”
为什么蝙蝠携带病毒却不生病?
蝙蝠基因组里面有更多有关基因修复的基因,并且表达量远远高于其他哺乳动物,这些DNA修复基因在抑制病毒复制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
所以虽然蝙蝠携带很多致命病毒,但是病毒的复制在蝙蝠的体内是被严重抑制的。

参考文献:
1、刚果不明疾病:儿童食用蝙蝠后死亡!400多人感染,50多人死亡!到底发生了什么?www.163.com 2025-03-02
2、新闻坊 《3名幼童分食死蝙蝠后身亡!相关死亡病例已升致60人…》
3、《血殇》.【美】理查德·普雷斯顿 著
4、《血疫》.【美】理查德·普雷斯顿 著
5、生物多样性杂志.《蝙蝠冠状病毒的多样性与流行病的爆发》
撰稿:dongli
编辑:郭炜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