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图片查看线下展览详情

01

PART ONE

{ 活动规则 }

活动平台:杨浦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参与方式:阅读五期线上展览,留言参与互动问答。每期答对全部问题的前3位读者将获得图书馆琉璃彩色透光书签文创及《杨浦图书馆2022-2024年展览选集》一套。每个ID仅限获取一份奖励。

本期问题:

1.中式函盒与函套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  )面包裹;另外一种为( )面。

2.《金圣叹选批唐诗六百首》一书将 (  ) 理念贯穿装帧设计始终。

3.《克里姆特流金岁月》采用书口( )工艺。

4.《中国工匠图案艺术》的书名采用 (  ) 精雕。

5.《第4届·第5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是一部12开本的 (  ) 图书。

02

PART TWO

函盒与函套

函盒与函套作为书籍的“面纱”,是装帧设计中重要的保护和装饰部件。

▲ 中式函套与西式书盒的基本形制

中式的函盒与函套随着册页式书籍的发展而出现。传统上分为两种:一种为四面包裹,露出上下书口;另外一种为六面,也就是将书籍全面包裹起来。这两种函套的一面都标有书名等字样,以便检索。函套一般以厚纸板为里衬,外面附上蓝布或者云锦,也有以木匣形态出现的。函套的大小一般根据书籍的实际尺寸而制作,没有统一标准。

▲ 《叠山先生批点文章轨范》,故宫博物院馆,元刻本,其函盒为木匣形态

▲ 《锲旁注事类捷录》,明万历刻本,故宫博物院藏,函套采用厚纸板覆云锦的形式

在西方,函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一些珍贵的手抄本会被放置在特制的“圣匣”或者“书龛”中。这些书盒通常采用木质结构,外覆皮革或布料,并装饰有金属部件如搭扣、包角等,以增强保护性和美观性。后期书套一般以长方形盒子的形态出现,并保留其中的一面不封口,书籍便顺着这个开口装入盒中,印有书名的书脊一侧刚好外露,同样便于检索。书套的制作材料也多为厚纸板,也有使用木材或其他材料的。

▲ 《斯托韦弥撒书》及其书龛,8-9世纪,爱尔兰皇家科学院藏,木盒外覆皮革,上有金属和珠宝装饰

▲ 卡尔十二世的《田野圣经》,17世纪,瑞典皇家图书馆藏,函盒形式已从分体式木匣转为一面开口的书盒

《金圣叹选批唐诗六百首》

装帧设计:白凤鹍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解读:本书以金圣叹解构唐诗的独特思维为灵感原点,将“分解”理念贯穿装帧设计始终。从函盒的开合结构到外壳的层次划分,从腰封的虚实留白到诗册的版式编排,乃至封面的字体设计,均以律诗的起承转合为解构法则。整体设计在延续古典美学基因的基础上,通过现代设计语言重构阅读体验:纸张的纤维走向暗合平仄格律,油墨的渗透肌理呼应诗眼意境,函套的弧线造型隐喻诗韵流转。

《克里姆特流金岁月》

装帧设计:徐硕

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

设计解读:本书以奥地利知名画家克里姆特标志性的金色风格为核心,从函盒到书口刷边,再到内页排版,都大量运用金色元素,全方位营造出画作般的绚丽氛围。双开门磁吸函盒的设计,不仅从功能上为书籍提供了保护,同时在第一视觉印象上便给予读者艺术的感受。封面选取克里姆特的代表画作,书口的三面刷金工艺,在灯光下闪烁耀眼光芒,仿佛将画作中的金箔元素延伸到了书籍上,与整体主题相呼应,展现画家作品的神秘梦幻气质,使读者在翻阅时仿佛置身于克里姆特的“流金岁月”。

《中国工匠图案艺术》

装帧设计:卡古鸟设计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设计解读:本书的装帧设计秉承“让书的每一页、每一字、每一个符号、每一种色彩都成为表现主题的元素”的理念,将中国工匠创作实践过程中艺术智慧的结晶——千余幅精美传统图案汇集成册,分为传统篇和传承篇上下两卷。

函套使用棉麻布面材质,手感柔软,光泽柔和,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保护性,搭配海棠木精雕书名,增添书籍的古典朴素质感,让读者甫一触手便可体验到中华文化的传统意蕴。

书籍装帧采用中国传统包背装,搭配书脊烫金,提升了书籍的欣赏价值,整体风格稳重、含蓄、简练,彰显书卷之美与文化内涵。

《第4届·第5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

装帧设计:IDEA·XD

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设计解读:本书是一部12开本的锁线异形图书,外有函套,书籍的简洁设计中处处暗含设计师的巧思。函套与内置书籍开本的差异形成了异形的“阶梯”,一方面象征着一部部优秀设计作品梦寐以求的“奖台”;另一方面也寓意中国出版物装帧设计领域的不断发展,更上层楼。设计师采用金色代表第4届作品,银色代表第5届作品。封面上,书名下方的图形是60部获奖图书的简约外形叠放,以线与面结合的形式表现,与正中央的“30+30”相呼应,使全书格调更加统一。内页中设计师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带有图书封面的“小图标”版目录。

03

PART THREE

{ 线上展览 }

第一期 函盒与函套

第二期 传统装帧技艺

第三期 烫印工艺

第四期 热压与压凹

第五期 折纸与拉页

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

微信号:ypqlib

长按识别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