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动新时代美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坚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培育青少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六届长三角青少年媒介素养文化创新活动在前五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应运而生。

在AI浪潮下,青少年数字媒介素养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路径,旨在引导青少年积极运用媒介素养,培养其具备健康积极的AI素养并学会以发展的眼光观察世界,从而促进其相关核心素养的发展。

大赛组委会将组织作品征集评选、公益夏令营、媒介素养嘉年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赛程安排

参与对象

小学、初中、高中(含中职校)在校学生

组别设置

小学组、中学组

作品主题

特别主题
01
AI与我

在AI大浪潮席卷而来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如何与AI相处,辩证思考AI技术发展与应用非常重要。

“AI与我”作为特别主题,要求参赛作品中有使用AI工具参与的环节,同时提供相关证据与思考。

02
谣言与我

在短视频时代,信息鉴别能力是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核心重点之一。

“谣言与我”作为特别主题,要求参赛作品以思辨角度发现生活中的谣言,体现个人思考。

经典主题
03
媒介与我

在这个“万物皆媒”的时代,你是否有认真观察过身边的各种“媒介”,是否能认识到“各类媒介”对我们的影响?

例如,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到“人民城市人民建”,非遗文化如何能得到更好的传播,什么是建筑可阅读,我们又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媒介与我”作为经典主题,要求参赛作品对此展现相应思考。

作品形式(赛道)

主题小报海报等,围绕主题绘画或者制作手抄报电子板报。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真实原创,可以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

新闻时评视频vlog、校园新闻节目、科学知识讲解、科创作品解析、人物专访和微电影视频等。围绕主题开展视频拍摄与制作,通过多种形式记录、调研和采访等方式拍摄和制作视频。

格式要求横屏MP4/MOV格式分辨率不低于1280x720,码率为1024Kbps(1Mbps),300MB以内。

如果有人工智能生成片段,注意标注,不可超过全片时长的20%。

时评报告、社会考察报告、研究性报告模板请在报名页面下载

时评报告针对新闻事件,以新闻事实、各方观点为依据,进行深入讨论,发表独立的观点思考。

社会考察报告、研究性报告围绕与主题相关的社会现象与问题,自然科学、人文科学领域的探究问题,运用实验、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和证据,得出结论或建议,撰写成报告。

不同学段组可提交不同的报告作品:

>>小学组和中学组:时评报告

>>中学组:初中社会考察报告、高中研究性报告

如果使用了人工智能工具,注意标注,引用部分不可超过全文30%。

参赛要求

团队作品参与人数不得超过5人,团队内仅1人提交即可

作品不得有任何侵权行为,尊重并保护第三方知识产权。如果作品中使用了人工智能生成的素材(AI与我主题除外),素材量不超过全片20%,素材不能违背科学常识,同时需要标注

报名通道

报名系统链接

https://submit.yuguimedia.com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直接跳转

报名时间

2025.4.14-6.30

7月1日起报名通道关闭,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方式

长三角青少年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小喻老师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7:00

评选相关

组委会组织评审专家组对入围决赛的作品进行评审,最终成绩按照入围作品评审得分进行计算,评选出入围作品总数的25%、35%、40%为一、二、三等奖。

2025年7月中旬在上海市科艺中心公众号公布本活动获奖名单

图片类评分标准

视频类评分标准

文字类评分标准

特色活动

本次活动的“logo与吉祥物征集活动”同步开启,奖学金、周边好礼和荣誉证书等你来拿!尽情施展你的创意吧~

本次活动还提供一定资源支持,开展面对广大长三角青少年和家长们的公益讲座,以及提供线上学习资源包等,帮助师生快速了解活动基本情况、明确活动目标要点和掌握基本技能方法;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技术与设备体验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创作视野、丰富创作手段。

后期以邀约制形式,遴选在活动中表现特别突出的100位学生参与公益夏令营,有机会成为第六届长三角青少年媒介素养文化创新活动梦想少年,参与媒介素养嘉年华长三角级展演活动。

其他事项

组委会对活动具有最终解释权。

活动作品和学生有违反活动要求等行为,将取消活动和展示资格。

参与活动作品展览权归组委会,参赛学生享有参赛作品署名权。

往届集锦

媒介素养
第六届长三角青少年媒介素养文化创新活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报名

转自上海市科艺中心

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长按二维码识别我们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