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关注我们

图、文│尔冬强

在天津近代公共建筑中,银行建筑的发展尤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正如列宁所言:“银行是现代经济生活的中心,是全部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神经中枢。”帝国主义正是利用银行经营货币资本的特殊机能,操控中国的金融财政。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列强侵入我国。他们开办银行,以便直接操纵经济命脉,垄断和控制金融,掠夺我国资源,倾销外国商品。从1880年英国在天津筹建银行起至1935年,各国先后开设的银行共有21家。其中英商两家(汇丰、麦加利),美商七家(花旗、大通、运通、美丰、敦华、合通、天津商业放款),日商四家(横滨正金、朝鲜、正隆、天津),俄商二家(华俄道胜、远东),法商一家(东方汇理),德商一家(德华),意商一家(华意),比商一家(华比),中法合营一家(中法工商),法比合营一家(仪品放款)等。
这些银行建筑为显示资本的雄厚,竞相追求宏大的体量、雄伟的外观、辉煌的内部景观,成为天津近代建筑中引人瞩目的建筑群。这些银行的所在地维多利亚道亦称中街(即现在解放路一带),也就成了天津典型的“银行街”,人称“天津华尔街”,从而形成天津的金融中心。

01.

原麦加利银行天津分行

麦加利银行创办于1853年,总行设在英国伦敦,系英国皇家特许的英国殖民地银行。天津分行于1895年开业,行址在英租界中街79号,即现在的解放北路153号解放北路邮电局。1924年由景明工程司英国建筑师赫明(Hemming)伯克利(Berkeley)设计,1925年建成。该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带地下室,建筑面积5933m²。
正立面古典主义三段处理,入口在解放北路,为五跨6根巨柱式的爱奥尼克空柱廊,两侧边跨端为四分之三圆柱。入口柱廊两侧为凸出的实墙,中间开窗,再两侧亦为实墙加窗及侧门。这样左右被分为五段,而中间空柱廊较宽,突出了入口大门。大厅呈短“L”型,面积为651.2m²,两端为办公 室。二层为办公室,有经理室、秘书室、 会计室、买办办公室、打字室等。二层还有夹层,内有厕所有备用房间,由边门出入。

原汇丰银行天津分行

02.

汇丰银行总行于1864年在香港创办,天津分行筹建于1880年,正式营业于1882年,行址在当时天津海关的对面,为三层建筑,门窗均用圆拱券。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清政府军炮轰租界时,汇丰银行也遭到破坏,约在1910年后,又重新修建过。到1923年该行在英租界购得高林洋行一块地,又重建汇丰银行大楼,即现在的解放北路86号天津市档案馆。新楼于1924年由同和工程司阿特金森(Atkinson)及达拉斯(Dallas)设计,于1925年建成。

该建筑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带局部地下室,建筑面积5539m²,是希腊古典复兴形式。东立面入口为四根爱奥尼克巨柱式门廊。立面三段划分,有台基、柱子和檐部。檐部与柱高比约为1:4。南立面中央突出四根爱奥尼克柱廊,形式与东立面柱廊相同。中央社廊两侧均有略向后退的两根爱奥尼克巨柱式空柱廊,使中央柱廊更为突出。

首层平面中央为670m²的营业大厅,室内装修是由大卫•肯尼迪公司设计安装的。营业大厅中央用双层玻璃顶棚,在井字梁内镶嵌彩色钢丝网玻璃。营业大厅周围为办公室、保险库、账库、卫生间等。二、三层的大厅为办公室、会客室、宿舍等,地下室建有金库及保险库。

03.

原华俄道胜银行天津分行

华俄道胜银行创办于1895年初,根据清政府与俄政府协议合伙经营,1910年清政府退出股款,该行改为俄困独资经营。天津分行于1896年开业,行址在英租界中街,即现在的解放北路123号,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票据清算所及金融研究所等。原设计人为德人理查德•西尔,后经几次改建。1912年6月陆普及杨作改建设计,1917年11月由沙德利工程司查理及康沃西作改建设计。
银行入口在马路转角处,该建筑既采用了文艺复兴时期在顶层的穹顶加采光亭,又采用了罗马风时期的圆拱券,还采用了巴洛克时期的曲线形的尖山墙,是各种风格的集合,属于折衷主义建筑。自入口进入内六角形的门厅,经门厅内两侧的弧形楼梯登上底层外国人用营业大厅。大厅为对称的短“L”形。两侧为办公室、接待室等。华人用营业厅由侧门进入。二层为职员卧室,餐室及会客室、音乐室等,三层为勤杂人员卧室、厨房、洗衣房等,半地下室为金库、账库等。

原华比银行

04.

华比银行坐落在解放北路104号,占地1543m²,建筑面积3663m²。于1921年由天津义品房地产公司设计并监理,舜记营造厂承包施工。

华比银行为三层楼房带地下室。现代建筑风格,立面线条简练。外檐墙用花岗岩镶砌,显得十分庄重。沿解放路和解放路与大连道交口处各设一个营业入口,大楼南侧和大楼后面有“L”型院落并设有两个职员出入口。首层是银行营业、办公用房,北侧房间由银行经理、副经理办公室、外籍职员办公室、会计室、保险库、会客室等组成。南侧有中方职员办公室、接待室、保险库等。解放路入口处的方形门厅48平方米,解放路与大连道交角处入口是25平方米的扇形门厅,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地面。扇形门厅右侧有254平方米的营业大厅,内有四根钢筋混凝土柱,条形木地板。方形门厅内有95平方米的营业厅,两营业厅分别与各自的保险库相连,功能分区明确。二层为出租的办公用房,平面布置与首层相同,主要由办公室、会客室、洗手间等组成。三层为银行高级职员宿舍,有大小客厅四间,卧室六大间,各附有卫生间、饭厅一间。三层北侧有一个露天平台,铺红色地面传。地下室设有锅炉房和保险库,各有独立的楼梯出入口。大楼设有一部电梯。

该建筑是砖混结构,首层及地下室保险库现浇钢筋混凝士,楼板面层分别为高级木地板和艺术水磨石地面、大理石地面。此建筑现为建设银行使用。

05.

原中法工商银行天津分行

中法工商银行总行设在法国巴黎,天津分行于1925年开业,行址在法租界中街114号,即现在的解放北路74号天津市总工会。中法工商银行天津分行的前身为中法实业银行,该行创办于1913年,后改组为中法工商银行,于1919-1920年始建,1932-1933年又增建。由永和工程司(Brossand Mopin),法建筑师马利奎特(Maliquet)设计。主楼为四层混合结构带半地下室,总建筑面积6240m²。

建筑物入口在马路转角处,有十根科林斯巨柱式弧形空柱廊,空柱廊两侧为实墙,开有窗及门,衬托中间巨柱式空廊,沿解放北路立面为六根壁柱,科林斯柱头。顶层空柱廊有栏杆,除双柱下用实在的柱墩外,柱跨间用花饰,主要入口柱廊上的中央三跨的顶层双柱空廊适当地挑出,用八对檐托支撑,使入口更为突出。

首层平面从台阶进入椭圆形的门厅,门厅两侧为会客及楼梯间。营业大厅面积为213m²,大厅顶棚装有彩色玻璃采光窗,营业大厅两侧为经理室及业务洽谈室等。

原横滨正金银行天津分行

06.

横滨正金银行总行1880年设在日本横滨,天津分行于1899年开业,行址在当时英租界中街2号,现解放北路80号,现为中国银行天津分行。该建筑原设计为二层楼坡屋顶,马路转角处有八角楼,上盖圆穹顶。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清政府军炮轰租界,中街上许多建筑遭到炮击,横滨正金银行也遭破坏,后来经过修复继续营业。

1926年10月在原址建筑横滨正金银行新楼,新楼由同和工程司英人建筑师阿特金森(Atkinson)达拉斯(Dallas)设计,由华胜建筑公司施工(HuaSheng Co)。该建筑为三层混合结构,部分四层,带局部地下室,建筑面积3150m²。是希腊古典复兴形式,古典主义三段论很明确,构图严谨。八根科林斯巨柱式柱廊,端跨用壁柱收尾。正立面上下两层窗间墻用金色花饰铜板装饰,整个檐部高与柱身高比约为1:4。侧立面为三层,用十根科林斯壁柱与正立面相呼应。整个立面中间八根巨柱式空廊与两侧花岗岩砌块的实墙面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辅以金色的大门及窗间金色饰板,更显得庄严肃穆,表现出业主的权力与财力。

首层营业大厅面积约300m²,四周为办公室,接待室、账库、金库等。大厅顶部装有通风设备,中央为双层玻璃顶篷。下层为九格井字梁,嵌彩色玻璃,既美丽又可为大厅采光,由于人口正面外嫱与营业大厅不平行,设计者把入口门厅设计成圆形,使人们感觉不到门与营业大厅不在一根轴线上。

07.

原东方汇理银行天津分行

东方汇理银行创办于1875年,总行设在法国巴黎。天津分行于1907年开业,行址在法租界中街75号,即现在的解放北路77号天津艺术博物馆。1908-1912年由比商义品公司按照东方汇理银行总行提供的图纸设计,但只建造一部分。设计人查理、康沃西两人均为瑞士人,由义品公司工程部监督施工。

该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带地下室,建筑面积3651m²。该建筑基本上是古典主义三段论底层作为台基,二、三层作为柱身,但实际上没有柱子,现有的壁柱是后加固的。外墙立面半地下室部分用石料砌筑,底层用水泥抹面,做横深缝。二、三层墙面用红砖砌筑。营业大厅后部为办公,大厅后面一侧为院子,院内有车库,二、三层为会客室及宿舍等,地下室为保险库。

原金城银行天津分行

08.

金城银行成立于1917年5月,是中国重要的私营银行之一,被称为“北四行”的主要支柱。总行设于天津,“名日金城,盖取金城汤池永久坚固之意也”。

金城银行的发起人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军阀、官僚及他们的代表人,如安徽省督军倪嗣冲、安武军后路局督办王郅隆、陆军次长徐树铮、天津造币厂监督吴鼎昌等;另一类是与军阀官僚有关系的交通银行当权人物,如总行协理任振采,北京分行经理胡笔江、总行稽核科主任周作民等。前一类人财大气粗,拥有雄厚的资力,后一类人又有管理银行的实际经验,两类人结合起来使金城银行的资本较一般银行充实。该建筑地上原为三层,有木桁架砖瓦坡顶,后毁于地震,现仅存二层,变为平顶建筑。

09.

原中南银行天津分行

原中南银行天津分行行址在解放北路90-94号,现在的建设银行。总行1922年由印尼华侨黄奕柱与北京交通银行胡笔江创办,设在上海。天津分行于1922年投资建成,取名中南银行的含义为中国与南洋华侨合作之意。

大楼原为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室一层,后于1938年由华信工程司沈理源设计增加一层,由志成营造厂施工。该建筑受当时欧洲探新运动的影响,但基本上还受古典主义三段论的束缚,只是把古典建筑的部件加以简化。该建筑以地下室作为台基,一、二层为柱身,半圆的柱子已完全简化,没有柱头,转角处的柱础成小八角板,柱墩也成小八角形。中间的柱础只是略有出挑半圆形。主要入口顶部建有一方塔楼,上有半球形的穹顶,穹顶外套有一个铜质镂空花顶,经氧化成古铜色。该穹顶原在二层屋顶上,为增加一层,用千厅顶顶到三层屋顶上。可能是受到维也纳分离派的展览馆的3/4镂空金色穹顶的集中装饰的影响,但可惜镂空花穹顶太高,路上行人一般很难看到。而且花穹顶的颜色已发灰,加以内有半球穹顶,衬托不出花穹顶,未起到集中装饰的作用。

从建筑的主要入口门廊进入大门厅,再通过多扇二道门进入营业大厅,中央用四根柱子支撑大梁,二层又有四根柱子支撑三层大梁,并用栏杆围合,形成迴廊,三层空间用墻与窗围合,从而形成从底层地面直通三层玻璃屋顶的大空间。营业大厅四周为经理办公室、接待室、会计室。大厅的南北各有一个侧门厅通南北两侧门,并在两侧门厅旁设有两部楼梯通二、三层。二层迴廊四周有会议室,办公室等,三层为工作人员卧室等。

原浙江兴业银行天津分行

10.

原浙江兴业银行天津分行行址在现在的和平路319号外贸兴业商场。该行为“浙江财团”所经营,该建筑1921年6月由华信工程司沈理源设计,1922年建成。为三层混合结构,地下室一层,建筑面积为2034m²。

建筑处于和平路与滨江道转角,入口大门处于转角处,外观为明确的古典主义三段论。底层作台基,二、三层为柱身,上面为檐部及女儿墻,但入口二层柱廊上檐部做成镶板,两侧檐部开小窗。在双圆柱及双壁柱处做成长的牛腿装饰,底层墻使用花岗岩块石砌筑,用深缝。窗子均用圆拱券,拱顶石用狮子头作雕饰,窗洞外有精美的铁花饰,该建筑中间柱廊柱距较大,处理手法多样,有折衷主义倾向,形式既严肃又轻快。

平面入口在转角处,门厅地面、墙面均用大理石铺砌,过厅内有两根方柱。营业大厅内营业部分呈圆形,用14根深色大理石圆柱环绕,上设环形梁,梁上雕有中国古钱币的图案。顾客大厅顶部用半扁球形钢网架,白色磨花玻璃镶嵌,使大厅显得十分明快。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进入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图片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