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初美国总统老罗斯福在南美洲探险经历中将食人鱼描述为“凶暴的鱼”之后,它们就在很多恐怖作品中有了出场的机会。食人鱼总是用锋利的牙齿瞬间出击,蜂拥而上,分食落入水中的猎物。

某食人鱼主题的恐怖电影素材

图源史密森尼杂志

但现实中的食人鱼,却和很多文艺作品中的食人鱼描述差别很大:

长得“眉清目秀”的食人鱼

所以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种神秘又可怕的“水中杀手”,顺便“打假”关于它们的各种谣言。

打假之一—它可不是鲳鱼

食人鱼虽然有时候会被叫作“食人鲳”,但是它们并非鲳鱼。我们常见的鲳鱼属于鲭形目,而食人鱼则是脂鲤目(Characiformes)的成员。

餐桌上常见的银鲳鱼 

脂鲤目的部分物种

图源dreamstime.com

而食人鱼所在的脂鲤目(Characiformes)成员形态各异、种类繁多。其中有霓虹脂鲤(Paracheirodon innesi)这种俗称“红绿灯”、身长不到十厘米的小个子观赏鱼,也有个头大很多的、来自非洲的巨狗脂鲤(Hydrocynus goliath)。

吃肉的巨狗脂鲤

图源a-z-animals.com

脂鲤目的“鱼”丁兴旺和形态各异的特点,让我们不免联想到食肉目——食肉目有驰骋山林的猛虎,有体型娇小的黄鼬,有爱吃竹子的大熊猫,也有海边或者湖边居住的各种海豹。

而我们常说的食人鱼是对于脂鲤目锯脂鲤科(Serrasalmidae)下面的锯脂鲤属 Serrasalmus、尻锯脂鲤属 Pygopristis、臀点脂鲤属 Pygocentrus、锯啮脂鲤属 Pristobrycon和下锯脂鲤属Catoprion的物种的统称。

隶属于锯脂鲤属的黑食人鱼(Serrasalmus rhombeus)

图源joelsartore.com

斑鳍锯啮脂鲤Pristobrycon maculipinnis

图源fishbase

食人鱼家族中,红腹食人鱼(也叫作纳氏臀点脂鲤,Pygocentrus nattereri)在亚马孙河流域比较常见。成年个体体长在 20 - 30 厘米左右,不过也有资料显示其最大体长可达 50 厘米左右。

红腹食人鱼,图源维基百科

红腹食人鱼还有一位同样是腹部红色的亲戚——短盖肥脂鲤(Piaractus brachypomus),它们主食植物,也吃点肉。短盖肥脂鲤的牙齿为方形,身子也比食人鱼更为圆润一些。

没有那么凶猛,只是有时候暴脾气

坊间传言和恐怖电影中,大群食人鱼可以瞬间把猎物啃得只剩骨头,这是真的吗?

现实中的食人鱼虽说也有一口瘆人的尖牙,但并非全都“无肉不欢”——有不少杂食性的成员会吃果实和种子。一般情况下,面对掉入水中的体型较大的动物,这些家伙根本不会主动攻击,如“卡皮巴拉”水豚在河流游泳时,淡定的它们基本不会受到食人鱼攻击。

食人鱼的牙

图源IBTimes UK

而在亚马孙河的其他大佬面前,食人鱼也只是一道大餐。如鳄鱼和巨水獭。

眼镜凯门鳄捕食食人鱼

图源史密森尼杂志官网

会吃食人鱼的巨水獭(Pteronura brasiliensis)

图源flickriver.com

当地的“恐怖直立猿”也把这些食人鱼加入菜谱。正因如此,有些食人鱼为了保护自己,选择了群居抱团取暖,混入鱼群之中。

图源维基百科

当然,食人鱼也只是“没那么凶”,不等于不会咬伤人。在水位较低的季节,食人鱼种群会被迫挤作一团,此时这群压抑的食人鱼们伤人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危险性也更强(虽说主要是咬伤人的手脚)。

此外,在食人鱼繁殖期间,它们也可能会为守护自己的卵而攻击来犯的敌人。

2011年和2012年,玻利维亚和巴西分别有醉汉和五岁小女孩被食人鱼的攻击致死的报道,这也是为数不多、相对确切的食人鱼杀人记录。

打假三,食人鱼入侵!

在我国境内,总有一些外来入侵的鱼类,例如罗非鱼、大口黑鲈等等。那来自南美洲的食人鱼也是入侵物种吗?风险程度高吗?

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南京、上海等地水族馆曾养过食人鱼,但在2002—2003年有关部门清查食人鱼后,便禁止了这种行为;在野外,2012年广西柳州曾发生过锯脂鲤属食人鱼野外伤人事件,但此后鲜见此类报道。

某个水族馆饲养的食人鱼

图源buildyouraquarium.com

在我国野外,见到的所谓 的“食人鱼”其实更可能是前面提到的短盖肥脂鲤,它们的牙齿其实很平,有着和食人鱼相似的红色腹部和眼睛。短盖肥脂鲤由于生长快且比较耐低氧,饲养成本较低,因此是经济鱼种之一。

短盖肥脂鲤

图源guancha.cn

此外,如果食人鱼真的被放生到野外,那么在北方基本上是存活无望——封冻的寒冷河流并不适合它们;而在南方一些相对温暖的区域,食人鱼虽然可以生存,但目前没有出现食人鱼在当地繁殖的记录。

截至目前,食人鱼尚未在中国形成过入侵种群。当然,随意放生外来物种会严重影响生态安全,不能掉以轻心。毕竟当年穴兔和赤狐被放到澳大利亚后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灾难,而如今中国的河流里面,也有不少红耳龟等水生动物在危害着生态安全。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对食人鱼有了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Freeman, Barbie; Nico, Leo G.; Osentoski, Matthew; Jelks, Howard L.; Collins, Timothy M. (2007). "Molecular systematics of Serrasalmidae: Deciphering the identities of piranha species and unraveling their evolutionary histories" (PDF). Zootaxa. 1484 (4): 1–38. doi:10.1046/j.1439-0469.2000.384132.x. Retrieved 22 June 2009.

2. Nico, L., Fuller, P. and Neilson, M. Piaractus brachypomus. USGS Nonindigenous Aquatic Species Database, Gainesville, FL. Revision Date: 23 August 2013.

3.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4). Pygocentrus piraya. FishBase. Version 2014-01.

4. Mol, Jan H. (2006). "Attacks on humans by the piranha Serrasalmus rhombeus in Suriname". Studies on Neotropical Fauna and Environment. 41 (3): 189–195. Bibcode:2006SNFE...41..189M.

5. 何舜平. 食人鲳. 生物学通报, 2003.03.20.

6. 万方浩、侯有明、蒋明星主编《入侵生物学》

7. 农业农村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

8. https://piranhaguide.com/are-piranhas-real/

9. Matthew A. Kolmann, Karly E. Cohen, Katherine E. Bemis, etc.Tooth and consequences: Heterodonty and dental replacement in piranhas and pacus (Serrasalmidae). Evolution&Development.10.1111/ede.12306

10. "Pygocentrus piraya". piranha-info.com.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6 March 2018. Retrieved 25 March 2018.

11. Meyers, M. A., Lin, Y. S., Olevsky, E. A. & Chen, P. Y. Battle in the Amazon: Arapaima versus Piranha. Adv. Eng. Mater. 14, B279–B288 (2012).

12. Meyers, Marc A.; Ritchie, Robert O. (2013-10-15). "Mechanical adaptability of the Bouligand-type structure in natural dermal armour". Nature Communications. 4 (1): 2634.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3634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作者  吕泽龙

中科院动物所基因组学方向

在读研究生

策划制作

科学审核:葛致远 上海自然博物馆生物学博士

责编:叁陆柒

审校:张雪容、余一鸣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版权图库等

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如需转载原创图文请留言

图片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