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建筑如何承载一段特定时间的城市记忆?一群人又如何通过追忆空间记忆参与到历史的见证与塑造之中?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口述历史《枕流之声:百年枕流公寓的口述史》,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份鲜活的答案。

作者: 赵令宾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ISBN: 9787558628436

华山路,北起愚园路,南至衡山路,全长4320米,跨静安、长宁、徐汇区。于1862年至1864年筑路,曾名为徐家汇路、海格路,1943年更名为华山路,是上海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

这条蜿蜒的马路上串联着众多花园洋房、百年建筑、名校学院,许多历史名人于此居住,见证了上海的社会变迁和文化交融。在浓荫环抱中,静静伫立着一座风格独特的历史建筑——枕流公寓。

枕流公寓

枕流公寓建于1930年,是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时因设施高档齐备、名人汇聚,有“海上名楼”之称。

《枕流之声:百年枕流公寓的口述史》围绕“枕流漱石”的精神内核,收集了近30位居民和管理人员的口述史,受访者包括艺术家和高级知识分子本人、二代及三代,年龄跨度达66岁。他们的职业涵盖画家、作家、导演、舞者、工人、公司职员、医务人员、西餐厅老板、教育工作者、物业管理人员等。多维度展现了这些群体在枕流公寓的生活印记和为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以及他们作为一个有血有肉之人在不同历史横截面的抉择与坚持。书中穿插不同时期的档案和影像资料作为补充印证。此外,通过分析居民口述和旧时平面图,采用建筑建模的手段还原了30年代枕流公寓建筑特征,为百年公寓在空间上的历史变迁提供参考。

4 月 19 日14:00来上海图书馆,沈思睿、汤惟杰、赵令宾三位老师一起,走进枕流公寓,走进城市记忆。

活动时间

4月19日(周六)14:00

(请报名读者提前15分钟入场签到)

活动地点

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研讨室7-03

活动报名

长按识别小程序码报名活动

活动嘉宾

汤惟杰

城市文化与电影研究者,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文系硕士生导师。

沈思睿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原调研员

赵令宾

《枕流之声:百年枕流公寓的口述史》作者,候车式文化工作室发起人,口述历史从业者。

图文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提供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