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当代很多“驴友”,当然不仅仅限于“驴友”,对于高山深林、高原美景充满着憧憬,屡屡涉足,游历祖国大好河山。但事与愿违,很多人被“高原反应”挡住了攀高的步伐,怎么办呢?

高原反应也被称为高原病、高山病,是由于人体短时间内无法适应高海拔地区大气中较低的氧气供应而引发的反应。

事实上,高原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为了对抗高原反应,人们往往会考虑借助于药物或保健品来加以防治。

众所周知,当人们进入高海拔地区时,上升的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层就越稀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越低,当身体无法适应稀薄的空气时,就会发生高原反应,一般的情况下这种反应会发生在刚刚到达高原的数小时至3天内,但适应后有可能会逐渐好转。

急性高原反应(acute high altitude response)较为严重,常见的症状包括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失眠等,其中以头痛最为常见,失眠次之。更有甚者,如果高原反应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可能会发展成为威胁生命的高原性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或高原性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后果非常严重。

人们在准备进入高海拔地区之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高原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实际情况是,尽管适当的预防策略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但并不能保证所有人都能预防成功,因为个人对于高海拔的反应差异很大,不尽相同。

非药物方式
One

首先,可采取非药物的方式来预防高原反应,最正确的方法即为避免过快地登高。事实上,上升的海拔太高、太快时,高原反应更加容易发生,而缓慢的上升海拔则是预防高原反应的理想方式。

建议包括:

①避免在一天内从海拔较低的地方到海拔高于2750米的地方旅行。

②在海拔2500米处,每天上升不宜超过300~500米。

③在2500米的地方,建议先休息一天以适应环境。如果你继续攀高,建议每隔三天休息一次。

④到达海拔2500米以上的地方后至少48小时内不要饮酒或剧烈运动。

⑤在4267米以上,建议每攀高300米休息两天。

⑥如有可能,应该考虑白天到高海拔地方旅行,夜间则回到低海拔的地方休息。

药物预防
Two

药物预防的原则是:

①对于涉足海拔高度低于2500米或没有高原反应史的人,不推荐服用预防药物。

②对于既往有高原性肺水肿或高原性脑水肿病史者,或涉足2500米以上且每天的睡眠高度上升超过500米的,或到海拔高度3000米以上的中度到高度风险者,推荐服用药物来预防高原反应。

乙酰唑胺是预防急性高原反应和高原性脑水肿的主要药物,有研究表明,服用乙酰唑胺可将发生急性高原反应的风险降低近一半,该药的最低有效剂量为250毫克/天,建议在海拔上升前一天开始服用,剂量为每12 小时125 毫克(即每天250 毫克,儿童以2.5 毫克/千克体重换算),直到开始从高海拔地区下来。

地塞米松也可以被用来预防急性高原反应和高原性脑水肿,研究表明相比之下,地塞米松的效果并不逊于乙酰唑胺,但乙酰唑胺因其副作用较好且被研究较多而被普遍推荐为预防高原反应的一线药物,而地塞米松是一种很好的替代药物,可用于不能耐受乙酰唑胺的患者。地塞米松的首选剂量为每6 小时2 毫克或每12 小时4 毫克,但在海拔高度开始下降时,应予停用,考虑到肾上腺抑制的风险,使用时间不得超过7天。

最新的研究表明,经典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布洛芬可能也是一种很好的预防高原反应的替代药物。考虑到其严重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出血,只有当人们不能同时耐受乙酰唑胺和地塞米松时,才可考虑使用布洛芬1800 毫克/天,(注意,该药的日安全剂量一般推荐为2400毫克,千万不用超剂量服药或者重复用药)。

既往有高原性肺水肿病史,特别是多次发作的,应予使用预防药物。硝苯地平是最有效的预防药物,它可以降低肺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肺动脉高压。推荐预防应在海拔上升前24 小时开始,推荐剂量为每8 小时缓释制剂20 毫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西地那非和他达拉非也可以作为预防药物。事实上,当患者对硝苯地平不耐受时,可每12 小时服用10 毫克的他达拉非作为替代药物,当硝苯地平和他达拉非都不能耐受时,还可以考虑服用地塞米松来加以预防。

药物治疗
Three

事实上,对于发生高原反应患者的治疗,立即下降高度是最好的选择。只有在无法立即下降海拔时,才考虑其他的医疗和药物干预措施。根据广泛的临床经验,人们普遍认为以低流速输送氧气有助于减轻高原反应患者的症状。事实上,大多数轻度患者可通过休息和对症治疗来进行治疗,包括:①非阿片类镇痛药用于头痛,如布洛芬(600毫克)和对乙酰氨基酚(650~1000 毫克)。②止吐药用于胃肠道症状,建议口服昂丹司琼片(每4~6 小时,4 毫克)治疗恶心和呕吐。③对于对症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每日两次服用250 毫克的乙酰唑胺。地塞米松则是研究最多的药物,它被证明是治疗高原反应最为有效的药物,但作为长效的糖皮质激素,指南并不建议常规给予地塞米松,也不建议常规使用β-受体激动剂和利尿剂。④对于高原性肺水肿,根据临床经验,在出现缺氧和无法下降海拔时,建议每日两次服用30毫克硝苯地平。当无法下降海拔,且氧气/便携式高压氧舱和硝苯地平都不可及时,可以使用10毫克的他达拉非或50 毫克的西地那非。

其它药物
Four

为防止发生高原反应,还可以提前服用一些含有红景天成分的药物或者保健品来加以预防。事实上,红景天对心脏、大脑、肾脏等均有保护作用,可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有利于提高血氧饱和度,是高原军事医学常用的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应在登高前15天开始服用。不过,如前所述,在权威指南中,并没有把红景天作为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的有效药物。

此外,有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也可以降低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服用相关中成药或含有该成分的保健品有可能可以预防高原反应。

还有,临床上将曲美他嗪作为预防心绞痛的药物来使用,但因为其能提高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改善缺氧,有时也被用作缓解高原反应的药物加以使用。

综上,出于安全考虑,进入高原前,登高者首先应作全面的身体检查,尤其是心肺功能等。当进入高海拔地区时,可通过缓慢上升海拔高度的方式来预防高原反应,同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运动。对于风险较高的人群,可以准备一些预防或治疗的药物,常见的包括乙酰唑胺、地塞米松、硝苯地平、他达拉非、西地那非、布洛芬等。当出现高原反应时,最好的措施是下降高度,一旦无法实现,轻症患者可以通过休息和对症药物治疗来加以缓解,重症者则需要尽快使用适宜的药物。另外,曲美他嗪和含有银杏叶提取物、红景天等成分的药物或保健品,可能对于预防和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帮助,但临床证据还不完备。

END
插图(原创)
王芳漫画工作室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