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流北上,探寻

大运河的历史与灵魂

图片

希望观众们在《北上》电视剧中体验到流淌在教科书里、流淌在中国大地上的那条河流,如何也真实、鲜活地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 电视剧《北上》原著作者 徐则臣

图片

央视大剧《北上》于3月3日在CCTV-1黄金档首播。该剧讲述了运河沿岸一群少年,从相知相伴到分离重聚的人生轨迹,以大运河文化及时代更迭为背景,铺开了个人成长、邻里人情、时代奋斗的故事。

图片

作为改编自徐则臣同名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的电视剧,它不单是一部娱乐作品,更将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入的故事,勾勒出那段浸透着历史与文化的运河情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上》

图片

茅盾文学奖对《北上》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在《北上》中,徐则臣以杰出的叙事技艺描绘了关于大运河的《清明上河图》,在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中,运河两岸的城池与人群、悲欢与梦想次第展开,并最终汇入中国精神的深厚处和高远处。中国人的传统品质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围绕大运河这一民族生活的重要象征,在21世纪新的世界视野中被重新勘探和展现。

图片
图片

  运河二十载流波藏岁月记忆

看少年北上追梦

翻开《北上》,仿佛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大运河之旅。徐则臣以细腻且宏大的笔触,将大运河的历史与现实紧密交织。

书中,大运河不再仅仅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它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承载着无数故事与情感的纽带。从百年前意大利旅行家保罗·迪马克的运河之行,到现代社会中运河两岸人们的生活百态,作者通过多线叙事,让不同时代的人物在运河这条主线上相遇、碰撞,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对大运河的描绘上,徐则臣展现出了卓越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他笔下的运河,有波光粼粼的河面,有穿梭其中的船只,有岸边林立的店铺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每一处细节都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运河之畔,亲身感受着它的气息。同时,作者还深入挖掘了大运河背后的文化内涵,将漕运、码头文化、民间艺术等元素融入到故事之中,使大运河成为了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符号。

图片
图片

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无论是执着于探寻运河秘密的学者,还是在运河边长大、为生活奔波的普通人,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梦想与挣扎。

他们的故事,或悲或喜,都紧紧围绕着大运河展开。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我们看到了时代的变迁对个体的影响,也感受到了运河儿女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这种对人性的刻画和对生活的洞察,使得《北上》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大运河的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

图片

《北上》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也正是其打动人心之处。它展现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坚守,即使在时代的浪潮中,运河儿女们依然铭记着先辈们的智慧和精神,将运河文化代代相传。

同时,作品也体现了中国人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在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时,运河两岸的人们积极适应、勇于创新,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让《北上》在21世纪的世界视野中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图片

电视剧《北上》的播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这部作品的窗口。但原著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每一个字,去感受作者笔下大运河的波澜壮阔,去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去探寻中华民族的精神脉络。

相信在阅读《北上》的过程中,我们会如同作者徐则臣所期望的那样,真切地感受到那条流淌在教科书里、流淌在中国大地上的河流,也真实、鲜活地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注:插图来自电视剧《北上》官方微博

图片
图片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云图数字有声图书馆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关于恢复收取外借文献逾期费的公告

嘉定区图书馆、文化馆停车场正式收费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