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作为威胁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疾病,其防控工作一直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由于艾滋病病毒变异速度非常快,目前尚无艾滋病疫苗,但是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艾滋病病毒暴露前后预防(PrEP/PEP)策略逐渐成为艾滋病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为高风险人群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有效的保护。

最新艾滋病病毒暴露前后预防(PrEP/PEP)策略

2024年5月,国家药监局批准卡替拉韦注射液用于HIV暴露前预防,作为国内首个且唯一获批的艾滋病长效预防针剂,卡替拉韦每两个月注射一次的方案已同步覆盖治疗和预防领域,其上市使艾滋病疫苗的研发进程再度成为公众焦点。

艾滋病长效预防针剂是否就是艾滋病疫苗呢?让我们先回溯一下艾滋病病毒暴露前预防(PrEP)的前世与今生。

1

PrEP的发展

艾滋病病毒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是针对未感染HIV存在高风险行为人群的一种预防策略。

PrEP预防HIV感染的效果已被诸多研究证实,可显著降低HIV感染风险,同时,PrEP用于各类人群的安全性也良好。

2

PrEP口服的服药方式

国际和我国推荐使用替诺福韦酯(TDF)与恩曲他滨(FTC)作为 PrEP 口服用药方案,WHO指南除了推荐TDF/FTC作为暴露前预防用药外,同时建议使用TDF和拉米夫定(3TC)(即TDF/3TC)作为PrEP的服药方案。TDF/FTC(300mg/200mg)用于PrEP的口服方式主要有两种:

▶ 每日服用每 24 小时口服1片药物;

▶ 按需服药(2-1-1方案):在预期性行为发生前 2~24小时口服2片TDF/FTC(或TDF/3TC),在性行为后,距上次服药24小时服药1片,48小时再服用1片TDF/FTC(或TDF/3TC)。

尽管PrEP在预防HIV感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药物的可及性和成本是制约PrEP推广的重要因素。其次,依从性是影响PrEP效果的关键因素。最后,社会和文化因素也可能影响PrEP的推广和应用。

3

PrEP的新进展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PrEP药物——艾滋病长效预防针剂等预防策略不断涌现,为解决当前艾滋病防控中未满足的需求提供了新的可能。

长效预防针剂更加注重患者的体验和需求,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便捷性和舒适度。

卡替拉韦是一种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通过与HIV病毒复制周期中的整合酶的活性位点结合,阻止病毒DNA的整合,从而中断HIV的复制和传播,所以艾滋病长效预防针剂并非艾滋病疫苗!

值得注意的是,艾滋病暴露前预防(PrEP)并不是替代其他预防手段的万能工具综合防护仍然是最有效的策略,通过与传统的预防方法(如安全套、行为干预等)相结合,还能减少其他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风险。

参考文献

1.张路坤,王辉.中国HIV暴露前预防用药专家共识(2023版)[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3, 29(9):954-961.

2.Teng F , Burns P , Welsch M ,et al.HIV risk perception and PrEP uptake among black MSM in Mississippi[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D & AIDS, 2025, 36(2).

3.张雪花,江震.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的艾滋病防治领域卫生经济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5, 46(02):325-333.

4.Cabotegravir 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 Global Data Sheet. 0ctober 2021.

5.Landovitz RJ et al. N Engl J Med. 2021;385(7):595–608.

6.Delany-Moretlwe S et al. Lancet. 2022;399(10337):1779–1789.

撰稿:张   丽

编辑:张   丽

责编:黄   祎

审稿:杨   瑛     陆   佳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