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文汇报》2版要闻刊登了《“上海研发”赋能云南生物产业新生态》一文,一起来看看吧↓

化妆水、胶囊、瓶装咖啡饮料……建厂投产两年多,嘉保生物科技(保山)有限公司制造的高端生物多糖,已经作为原材料应用到各行各业。目前,企业针对高酰基结冷胶的研究进展,行业内无出其右。

企业研发中心位于上海闵行,而生产线则在风景秀丽的云南保山。前者发挥研发技术、资本人才优势,后者则聚焦原料种植、初加工环节,形成“东部研发—西部转化”“东部市场—西部基地”的产业链闭环。

近年来,在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的引领下,闵行区与保山市以“山海之约”为纽带,以生物医药产业为突破口,书写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篇章。近日,嘉保科技等90家生物医药企业来到闵行参加保山市生物医药产业专题推介会,17家上海企业与保山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投资协议,投资金额达11.7亿元。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不仅是闵保产业协作的创新实践,更成为区域优势互补、共谋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样本。

机制创新:从“单向帮扶”到“双向赋能”
一瓶化妆水中,茉莉花瓣均匀地悬浮在瓶中,喷出的液体则有着极为清爽的肤感。这种特殊质地的护肤品,是嘉保科技与客户企业共同研发出来的产品之一。

“生物多糖应用前景十分广泛,接洽客户到上海更方便,而适合生产生物多糖的地方则在保山。”公司常务副总张波介绍说,企业在保山选址时,看中了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地有丰富的罗望子、魔芋等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也适合进行生物发酵。经过几年发展,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植物蛋白饮料、胶囊等领域,今年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实现产值逾15亿元,税收超1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00余人。

嘉保科技是闵行与保山生物医药产业达成协作的缩影。闵行作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承载区,汇聚了国家级科研平台、创新药企和高端制造集群,在生物医药研发、成果转化及国际化布局方面优势显著;保山则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拥有滇黄精、滇重楼等道地药材资源,并初步形成“种植—加工—流通”一体化产业链。

因此,两地打破传统“输血式”帮扶思维,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协作模式,努力实现“东部技术赋能西部资源、西部生态反哺东部创新”

双方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精准对接机制,闵行积极协调生物医药企业,联合保山生物医药专班人员赴企业考察,为保山嫁接资源,搭建平台;保山则用好中药材、天然药物资源禀赋优势,积极做好投资要素保障,吸引企业落地。

成果落地:从“点上开花”到“面上成景”
推介会上,云南腾冲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爽向上海企业介绍有着400年历史的“腾药”。腾药发祥于药王宫,目前企业除了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等传统中药产品,还研发了牙膏、黄精茶等新产品,只是产品销路还有待拓宽,走出云南。
据了解,保山市已经建成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引入闵行区企业投资建设生物提取、制剂生产线,推动产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技术”转型。保山泽元藻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从事蛋白核小球藻、裸藻、雨生红球藻等系列微藻大健康产品开发以及微藻固碳技术开发的生物高科技企业,不久前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研发,泽元藻业已成为在小球藻、裸藻及雨生红球藻等领域通过FDA认证的行业领先企业。
从“产业协作”到“全域联动”,闵保正在形成多领域协同发展格局,借鉴生物医药产业协作经验,后续两地启动绿色食品加工协作,保山小粒咖啡、石斛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云端出滇”。

当来自云南小粒咖啡种植庄园的咖啡师磨出豆子香,嘉保科技的科研负责人拿出企业研发的结冷胶样品,“应用生物多糖的瓶装咖啡饮料,乳品具有稳定性,可以实现更长货架期,也就意味着小粒咖啡产品可以走向更远的市场。”

来源|今日闵行

推荐阅读

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重磅发布!闵行科技成果入选→

◄ 点击图片阅读

重磅!“大零号湾”最新规划出炉!涉及东川路越江通道、配置学校、医疗设施……

◄ 点击图片阅读

闵行企业突破卵巢癌诊疗困境,技术进入早筛共识!

◄ 点击图片阅读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