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轻拂,柳眼初醒

4月4日20时49分

我们将迎来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

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

承载着对先人的缅怀与对自然的热爱

阳光明媚,万物复苏

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勃

节气习俗

祭扫与缅怀

清明节重要的习俗是祭扫墓地,人们会携带酒食、纸钱等物品前往墓地,祭拜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仰。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寒食节,后与清明节气融合。如今,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鲜花祭扫、网络“云祭扫”等绿色祭扫方式逐渐成为主流。

踏青与游乐

清明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正是踏青的好时节。人们会在扫墓之余,与家人朋友一起到郊外游玩,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此外,放风筝、荡秋千、蹴鞠等传统活动也在清明节期间广泛开展。放风筝寓意着把晦气、烦恼等一并带走,带来好运与希望。

饮食文化

清明节的饮食习俗因地而异。南方地区有吃青团的习俗,青团以艾草汁和糯米粉制成,馅料多样,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北方则有吃春饼、炸馓子等传统美食。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

清明时节,气温升高,桐树开始萌芽开花。桐花的绽放标志着春天的深入,为大地增添了生机。

二候田鼠化为鴽

此时,田鼠开始活动和繁殖,鹌鹑之类的小鸟也变得肥壮。这一候反映了自然界生物的活跃与繁衍。

三候虹始见

随着天气转暖,雨后的天空中开始出现彩虹。彩虹的出现不仅为清明节增添了浪漫色彩,也象征着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清明

是慎终追远的沉思

亦是万物生长的欢歌

在这个“气清景明”的时节

让我们既缅怀逝者

亦珍惜当下

于自然更迭中感悟生命的力量

参考资料:

1.“中国气象局”公众号.二十四节气话清明:“清明节”与清明节气

2.“人民网”公众号.今日清明

3.“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公众号.清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制作:北京市科协融媒体中心记者:王雨晴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