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变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在近几十年来发生了哪些转变?

我们该如何去理解、去看待这个世界,

该如何体验生活和世界,

才能免于被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纠缠?

我们对精神疾病有哪些误解,

又该如何去描述痛苦,去正确地理解精神病?

《黑太阳:抑郁与忧郁》是法国著名思想家、享誉全球的学者朱莉娅·克里斯蒂娃的代表作。克里斯蒂娃本人深受抑郁症折磨,她结合自身的情感经历,从精神分析的视角对抑郁做了一系列的深入探讨,认为抑郁的根源,在于主体丧失了某个他深爱的客体,且无法承受这样的丧失,因而无法完成对客体的哀悼。她用“黑太阳”这个看似悖论的意向,来指代这种个体遭受折磨、被无法言说的痛苦吞噬的状态。

《疲于做自己:抑郁症与社会》是一部社会学经典著作。作者阿兰·埃伦贝格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自出版以来,书中内容不断被各国学者研究、评论、引用,焕发出令人震惊的生命力。

在这本书中,阿兰·埃伦贝格完整地呈现了抑郁症作为一个精神病学概念的流变,同时剖析了抑郁症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他将精神病学的文化史和技术史结合起来,试图通过对一个概念的历史的解读,以小见大地展现整个当代社会对人的理解和主体性本身遭遇的变迁,为我们探究与此相关的新困境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在这两本经典著作中译本出版之际,2025年3月30日下午2:00—4:00,上海图书馆与南京大学出版社一起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朱宇晶女士、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郭兰芳女士,以及图书行业观察员钱斌先生,跟大家谈一谈受到心理障碍困扰的个人可以获得怎样的帮助,怎样获取心理疾病相关知识等话题。

活动详情

主办方

上海图书馆  南京大学出版社

活动嘉宾

朱宇晶,2011年至今在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工作,主要方向是经济人类学,主要从事金融化、草根公益组织的研究。2012—2015年为上海南嘉心理咨询的大自体班教授人类学课程,2021—2023年参加简单心理平台的两年长程心理咨询师培训项目,毕业并获得最佳理论学习奖,目前作为实习咨询师接待个案、持续接受督导和个人体验;也继续参与精神医院的身心医学培训项目、后现代和动力学的技术训练课程,探索不同流派的特点。中级社工师,连续3年在某机构担任心理热线志愿者。

郭兰芳,写作者、译者(译有《黑太阳:抑郁与忧郁》等),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教师,法国巴黎西岱大学(原巴黎七大)文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致力于研究文学与精神分析的互动关系,发表专著一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曾在心理机构担任心理咨询师,拥有丰富的心理沙龙、心理学读书会、个人动力成长小组带领经验。

钱斌,1988年生人。原沪上知名人文杂志编辑,图书行业观察员,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013年,师从著名民俗学者陈勤建教授攻读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硕士学位,参与编撰了《绍兴舜王庙会》《上海弄堂游戏》《龙华童谣》《回归生活——陈勤建学术文集》《大地的艺术——金山农民画》等。

活动时间

2025年3月30日(周日)

14:00—16:00

活动地点

上海图书馆东馆

7楼阅读推广区

(上海市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

活动预约

长按识别小程序码

预约活动

活动直播预约

点击上方预约链接

预约视频号直播

编辑:张莹 曹联瑢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