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的直径小于5毫米
肉眼往往难以分辨
当它们伴随食物进入人体后
是如何通过肠道菌群
“侵蚀”我们生育力的呢?

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和健康问题。微塑料颗粒广泛存在于自然生态系统中,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尤其是肠道。近年来,微塑料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其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
陈淼鑫教授团队通过灌胃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构建了小鼠暴露模型,发现微塑料在小鼠肠道中积累,并显著改变了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微塑料暴露导致小鼠子宫容受性受损,胚胎植入失败。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中的Alistipes菌属在微塑料的生物降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富集分析结果提示铁死亡(Ferroptosis)在微塑料暴露后明显激活。铁死亡是一种与脂质过氧化和铁积累相关的细胞死亡形式,研究团队发现微塑料暴露后,小鼠子宫中的铁死亡标志物显著增加,表明铁死亡在子宫容受性受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

研究团队介绍
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孙嘉妮、耿露露与周丹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生殖内分泌科副主任(主持工作)陈淼鑫与生殖医学中心执行主任兼辅助生殖医学科主任兼男性科主任滕晓明为该文共同通讯作者。
供稿:生殖内分泌科 孙嘉妮
审核:陈淼鑫 主任医师
请关注:
体验“就医门户”带来的诸多便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