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坛一方,风雨兼程。在徐汇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有这样一群校长,他们以高尚的师德为笔,以精湛的业务为墨,挥洒着对教育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日前,2024年上海市中小学特级校长评选结果揭晓,徐汇教育再添10位特级校长。他们,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教育的筑梦人。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新晋特级校长钱文华,聆听她的故事。
“五育融合”,开辟校外教育新路径
坐落在高安路上的徐汇少年宫,是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前身。这里,也是钱文华童年实践艺术梦想的起始地。她怀抱着最初的梦想,与同时代追梦人,在校外教育这片热土上培根铸魂、耕耘收获,以优质丰富的校外教育回馈社会。
钱文华深知,在新时代背景下,校外教育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新要求与新任务。她带领团队,秉承“为了孩子 为了未来”的办学宗旨,坚持“五育融合 赋能未来”的新时代办学理念,不断探寻五育融合之路,延伸打造“五育幸福圈”。

钱文华认为,课程建设是校外教育的核心任务,为此,从学习者的视角和成长需求出发,她与团队构建了体验型学习、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的全链式校外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不仅与学校课程相衔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满足他们全面多元发展的需求。她将劳技课程与通用技术课程有效融合,每天都有学生来中心动手动脑实践体验,很好地解决了校外教育机构普遍存在的“白日空”弊端,在“双减”背景下,她更是发挥校外教育的专业优势,指导开设了55门五育体验课,1200余个“五育空中大课堂”线上学习资源包,让“零基础”的学生也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除了课程建设,钱文华还十分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她与团队设计和开设了35个“缤纷汇五育”融创系列活动,实现多学科多途径融合,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综合素养。每年,中心都会组织策划300余项创新创作、审美体验、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覆盖全区中小学,惠及数万名学生。
集聚社会资源,打造协同育人的大环境
在钱文华看来,校外教育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应该是一个开放、包容、协同的大环境。为此,她主动争取、对接和集聚社会资源,构建校外教育协同发展的生态圈。目前,中心已与50多家科技、艺术、体育场馆和各类院校、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开展合作共建,形成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库。
这些资源的引入,不仅让孩子们有了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更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比如,“交响乐进课堂”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音乐的魅力;“追光科学家”则让孩子们有机会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南极云科考”让孩子们从小胸怀报国志,培养其向未知出发,勇于探索的精神;“行走的五育课堂”更是让孩子们在“行走”中了解徐汇、了解上海,增强社会责任感。

钱文华还十分注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在她的带领下,中心完善了区域内学校科技艺术辅导员教研培训机制,形成了“学习、研究、实践、创新”的教研新模式。 目前,中心拥有上海市校外课外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人工智能、戏剧、电子和STEM5个分中心,是上海市校外教育单位中市级教师培训基地最多的一家单位。
以爱育心,成就每一位孩子的梦想
作为教育者,钱文华深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她始终坚持以爱育心、素质育人,与每一个孩子共同成长。
她带领中心,积极参与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试验区、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上海青少年STEM教育研究院等重大工作的建设,积极推动展评一体机制,组织和参与市区青少年素质教育活动与竞赛,搭建区级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运动会和六一嘉年华等平台,形成一批普及面广、有一定社会效益的素质教育品牌项目。“光启创新基地”和南模中学交响乐团、青中心少儿京剧团、合唱团、民乐团等6个市级艺术团已成为了展现上海市学生素质教育的名片。

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让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成为了孩子们心中的“梦工厂”。在这里,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收获了自信、友谊和梦想。
在校外教育的土地上,钱文华正让每个孩子的未来开出不一样的花。
(来源:徐汇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