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品档案 ◐ 荚蒾叶银缕梅

【物种名称】
荚蒾叶银缕梅 Parrotia viburnifolia(Shaniodendron viburnifolia)
【分类】
金缕梅科 银缕梅属
【物种年代】
大约起源于距今67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
【化石来源】
山东临朐,山旺组
【所在展区】
地下一层 演化之道展区











这种旋转能使种子飞得更稳更远,从而增加传播的距离。所以“银缕梅射手”,应该比“豌豆射手”更加强大吧!
来源:bing

银缕梅属的名称究竟为Parrotia,还是Shaniodendron ?
要解释这个问题,还要从银缕梅的发现说起。1935年,南京中山植物园的植物学家沈隽教授在江苏宜兴采集了一份植物果枝标本,认为与金缕梅Hamamelis mollis相近但又不同。因战争原因,研究中断,直到1959年同所的单人骅教授在清理标本时,认为其是金缕梅家族一员,但因缺少花期证据不能确认物种。
后来,这份标本被张宏达先生定名为“小叶金缕梅”,并载入《中国植物志》。直到1987年,邓懋彬先生在宜兴考察时发现了“小叶金缕梅”活体,人为培育5年之后邓先生终于等到了其开花,依据其没有花瓣的特点发表《银缕梅属——中国银缕梅科一新属》一文,将其重新定种。为了纪念恩师单人骅教授,他将这种植物的命名为Shaniodendron subaequale,中文名“银缕梅”,别名“单氏木”。
1998年,郝日明和魏宏图研究员通过对银缕梅标本的形态学观察,认为银缕梅与伊朗银缕梅(现更名波斯铁木Parrotia persica)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建议将银缕梅归入Parrotia属,但沿用银缕梅属这一名称,并将银缕梅学名订正为Parrotia subaequalis。银缕梅的发现与研究,体现了我国植物学家对于科学的认真与执着,对于科学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张佳平 摄
王金虎 摄

参考文献:
[1] 李莉等. 江苏溧阳山区银缕梅种群结构、分布格局与更新. 江苏林业科技[J]. 2018, 45(4):17-20, 28.
[2] Adroit B, et al. A case of long-term herbivory: specialized feeding trace on Parrotia (Hamamelidaceae) plant species[J].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2020, 7:201449.
[3] 李京, 姜卫兵. 银缕梅的资源特性及园林绿化应用前景[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 (8):128-131.
[4] 张云燕. 中国古特有濒危植物银缕梅(金缕梅科)的保护遗传学研究[D]. 江苏南京:南京大学. 2018.
[5] 崔金钟等. 中国化石植物志第四卷——中国化石被子植物[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6] 郝日明, 魏宏图. 金缕梅科——新组合[J].植物分类学报.1998, (01):81.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作者 徐珊珊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
生态学博士 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