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拾趣YOUNG浦
共品一馆文博情

以敦煌为原点,立足上海,联结世界,观照流变中的敦煌。

展览详情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是千年以来闪烁在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本期“寻根家源”大讲堂系列配套微型展览,携手敦煌当代美术馆,介绍敦煌历史文化、馆藏艺术品、特色文创等内容,展现海派文化与敦煌文化两者交流碰撞出的别样火花。
☆展览时间
2025年3月14日至5月8日
☆展览地点
杨浦区图书馆总馆二楼互动交流区(长海路366号)
展览
预告

展览
展品介绍

壁画临摹复原——泥板画
|史敦宇
✦
近现代
✦
泥板 彩绘
✦
异形约30×25cm(含架子)
早在北魏时期,敦煌的能工巧匠就开始在泥板上创作,用以装饰洞窟、供奉佛像。泥板取材于当地,混合着泥土、麦秸等,以矿物颜料绘制线条。历经隋唐的繁华、宋元的变迁,敦煌泥板画更是融合多元风格。
史敦宇是敦煌壁画复原艺术家,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壁画线描技法”传承人,展出的泥板画从左至右分别是:
①持花供养菩萨:敦煌莫高窟第36窟五代时期壁画。
②鹿王本生图: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北魏时期的壁画。
③持宝瓶供养菩萨:敦煌莫高窟第14窟北壁,晚唐时期壁画。


莫高窟记(复制)
✦
唐代
✦
纸本,艺术微喷
✦
30.5 × 345.6 cm
《莫高窟记》全文两百余字,见于敦煌莫高窟晚唐第156窟前室北壁题记及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敦煌书P.3720号背面。后者常被视作第156窟题记之底稿或副本,可能是当时之副僧统唐悟真所作,随着第156窟(纪念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的功德窟)的建成而问世。
此文从晚唐敦煌人的视角,简述莫高窟自十六国时期至唐建成“五百余龛”的营造历史,突出重要历史事件。


敦煌当代美术馆
敦煌当代美术馆是杨浦区区级美术馆,由旧停车库改造而来的艺术空间,坐落在长阳创谷科创园区。美术馆外观如同被风吹皱的沙丘,外立面以云锦般流动的韵律节奏,呼应了敦煌壁画中的美学元素,为简洁的建筑造型带来丰富的变化。
敦煌当代美术馆以敦煌文化为基因,致力于在当代语境中创新表达传统文化,重构其当代叙事。美术馆设有四大中心:学术中心、公共教育中心、数字中心和可持续发展项目、通过学术研究、展览、收藏、出版及国际艺术驻地等活动,搭建一座连接古典智慧与现代思潮的世界会客厅。
莫
高
精
神


20世纪40年代,常书鸿、段文杰、欧阳琳、孙儒僩、史苇湘等一批前辈专家,怀揣对敦煌艺术的热爱奔赴莫高窟。在大漠戈壁的艰苦环境中,他们以土屋油灯为伴,扎根于此,开启了敦煌石窟保护、临摹和研究的征程。新中国成立后,李其琼、樊锦诗等众多专家学者响应号召,投身莫高窟事业,从此扎根,克服生活艰难,忍受与家人分离之苦,默默守护文化瑰宝,被称为“打不走的莫高窟人”。

史苇湘、欧阳琳夫妇一起研究线稿
长期以来,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为代表的几代莫高窟人,在坚守与奉献中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精神。2014年,敦煌研究院樊锦诗院长将其命名为“莫高精神”,其精神内涵为“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坚守大漠体现了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执着;甘于奉献展现出潜心治学、淡泊名利的无私;勇于担当反映出不忘初心、为国尽责的使命;开拓进取则彰显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创新。


敦煌专题推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樊锦诗 口述;顾春芳 撰写
译林出版社
K825.81/4883
总馆文献借阅区 可供外借
莫高窟的美超越了时间与空间,樊锦诗以考古人的博识、文保人的严谨、艺术家的浪漫,将敦煌石窟的深远历史与绝美艺术娓娓道来,全面呈现敦煌石窟考古和莫高窟文保事业的艰辛历程,引领读者踏上一场纸上敦煌艺术之旅。

《敦煌乐舞:经变乐舞》
高德祥 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K879.414/0223
总馆互动交流区 仅供阅览
本书以“经变乐舞”为纲目,以珍稀的壁画为依托,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脉络,全面呈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所留下的艺术盛景,从乐舞艺术这一独特的艺术角度切入,揭示了多元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

— 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 —
公众号 | ypqli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