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孩到职场丽人
再到年过半百的阿姨妈妈
“下面出血了”的困扰

覆盖着几乎全年龄段的女性

什么是异常子宫出血?如何做好子宫和卵巢的健康管理?近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科(生殖外科方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朱一萍接受了《上海大众卫生报》记者的特邀采访,解答了女性朋友关心的问题。

文章转载自《上海大众卫生报》

2025年3月7日刊第3版

记者 吉双琦

周期、经期、经量

了解月经是否正常

月经是正常子宫出血,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规律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标志。

正常月经具有周期性及自限性,主要可以参考三方面:一是周期,一般为21~35日,平均28日;二是经期,每次月经持续时间一般2~8日,平均4~6日;三是经量,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正常为20~60毫升,超过80毫升时属于月经过多,应引起注意。

一旦月经的频率、规律性、经期出血量出现异常时,都属于异常子宫出血。在青春期、育龄期、绝经期均可能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其中,以育龄期女性最为常见。

真菌感染、马术骑跨伤

女孩也会异常出血

阿琳的女儿才上三年级,3周前,女儿的短裤上出现淡淡的血渍,这让阿琳惊慌不已——孩子还不到10岁,怎么就来月经了?是性早熟吗,还是其他更严重的问题?为此,阿琳带着女儿辗转多家医院,终于获得明确诊断:外阴阴道炎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朱一萍介绍,就女孩而言,性早熟的确可能引起子宫内膜脱落出血。除此之外,外阴阴道炎、凝血功能障碍等也是常见的“幕后推手”。

生活中,引起女孩外阴阴道炎的因素并不少。常见的是细菌、真菌(如念珠菌)、寄生虫(如蛲虫)感染,或因卫生习惯不良导致炎症,也有异物刺激(如小玩具、纸屑等异物塞入阴道)引发炎症和出血。此外,跌倒、骑跨伤、外阴撞击等机械性损伤,有可能导致外阴或阴道黏膜裂伤。

临床上,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白血病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可能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还须排除肿瘤或占位性病变等罕见病因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包括阴道或宫颈肿瘤(如横纹肌肉瘤)、卵巢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外阴血管瘤或息肉等。针对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的女孩,一般建议抽血检查内分泌激素,包括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的测定。同时,还需要检查盆腔超声,排除子宫、附件器质性病变,甲状腺超声排除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等。
青春期女孩的卵巢功能初建,月经周期不稳定,子宫和卵巢处于发育阶段,易受内分泌失调影响。因此,这一阶段尤其需要综合管理,为子宫和卵巢打好基础。
一是保障营养均衡,避免节食或过度肥胖影响激素分泌。可以补充蛋白质(鱼、蛋、豆类)、铁(红肉、菠菜)、钙(牛奶、芝麻)和维生素(新鲜蔬果),促进子宫和卵巢发育。
二是做好月经管理,记录月经周期,观察是否规律,一般初潮后2~3年逐渐稳定。痛经严重时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如子宫畸形)。
此外,平日应避免久坐,适量运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家长应注意女孩的外阴清洁,穿透气棉质内裤,预防感染。当然,适当减轻学业压力,避免长期紧张导致内分泌紊乱,对于保护子宫和卵巢也很有益处。

异常出血的“旺季”

育龄期重视子宫内膜健康

30岁的张小姐发现自己月经总是淋漓不尽,究竟是正常还是异常出血呢?年度体检查出的子宫内膜息肉,与异常出血有关吗?该放任不管,还是一切了之?

从18岁到绝经期历时30年左右,女性正式迈向性成熟期,在育龄期这一阶段,正是异常出血的“旺季”。大众所熟知的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等,都属于结构性原因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朱一萍介绍,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物,可导致经间期出血或经量增多;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可引起子宫增大、痛经及经量过多;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可能压迫子宫内膜或增加宫腔面积,导致经期延长、经量增多。

异常子宫出血的女性中,约2~4成与子宫内膜息肉有关。一方面,是由于雌激素水平过高所致,一些女性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使用激素补充治疗、长期服用激素类的保健品,可能造成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另一方面,内膜长期受妇科炎症刺激、宫腔内异物(如宫内节育器)刺激、分娩、流产、产褥期感染、手术操作或机械刺激,可能引起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此外,年龄增长、高血压、肥胖、糖尿病、乳腺癌术后长期应用他莫昔芬药物等,也可能引起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

大部分存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女性,均表现为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单发、较小的子宫内膜息肉常无症状,仅在超声检查时被发现。若息肉较大或突入颈管的息肉,易继发感染、坏死,引起恶臭的血性分泌物。目前,根据患者的症状、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可初步作出诊断,确诊则需在宫腔镜下摘除行病理检查。

朱一萍提醒,对于有生育需求的育龄期女性,如在孕前检查中发现宫腔赘生物,建议前往专业医生处进行评估是否需要手术。临床上常有备孕数月未妊娠,检查发现有宫腔赘生物,切除后顺利妊娠的病例。宫腔镜手术可以在去除宫腔内影响生育的病灶同时,明确病灶性质,一旦发现有增生性病变或者恶性病变,需要进一步进行治疗。

育龄期女性如何做好健康管理?朱一萍建议,每年进行妇科超声检查,着重筛查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情况。同时,做好宫颈癌筛查(25岁以上建议每3年1次)。对于没有生育计划的女性,应科学避孕,避免反复人流损伤子宫内膜,选择可靠避孕方式(如短效避孕药、避孕环)。

一旦出现月经异常(如经量过多、周期紊乱)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还应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或甲状腺等内分泌疾病。生活中,避免滥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以免诱发肌瘤或内膜病变;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以保护卵子质量。同时,适度运动,保持理想体重,肥胖会增加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内膜癌风险。注意避免接触塑化剂(如塑料容器加热)、二手烟等内分泌干扰物,有意识减少环境毒素。

停经多年又“见红”

全面筛查提防癌变

年近六十的薛阿姨发现,5年不见的“老朋友”,最近又来了。她十分疑惑,已绝经多年,月经为何又杀出一个“回马枪”?

朱一萍提醒中年女性,勿将围绝经期的异常出血当成正常月经。在围绝经期,卵巢功能开始衰退,此时出血切不可大意。

数据显示,我国女性平均绝经年龄为44~54岁。围绝经期这一难熬又磨人的阶段因人而异,持续时间短至一两年,长达十年甚至二十年之久。

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主要是无排卵性出血,由于长期无孕激素的保护,内膜容易出现增生异常,导致内膜病变。因此,在围绝经期出现异常出血时,需要格外重视。子宫内膜癌是绝经后出血的常见原因,高危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长期无排卵等。当出现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时,也应警惕,并及时检查、诊治。

围绝经期女性的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均处于高发时期,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大致明确具体原因。子宫肌瘤“安家”的位置,决定了女性是否会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

朱一萍提示,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萎缩,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如出现较明显的症状如潮热、盗汗等,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低剂量雌激素,缓解相关症状。同时,应注意骨骼与心血管保护,合理补充钙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日常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原则,控制血压和血脂,降低动脉硬化风险。

她建议,围绝经期女性每年做好妇科超声检查,若发现绝经后卵巢囊肿,应警惕恶性可能;若子宫内膜异常出血,及时行诊刮术排除子宫内膜癌。此外,预防子宫脱垂和尿失禁,应加强盆底肌锻炼(如提肛运动)。

围绕“保护女性生育力”,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科(生殖外科方向)持续开展相关的宫、腹腔镜手术,治疗覆盖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剖宫产瘢痕憩室、女性不孕症、生殖道畸形、宫内疾病以及早期妇科恶性肿瘤等疾病,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生育需求、既往病史,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致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妇科  

朱一萍  副主任医师

图片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科(生殖外科方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从事妇科临床工作20余年。现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殖外科学组委员。发表SCI及核心期刊文章10余篇。擅长妇科良性肿瘤的微创手术及不孕症的诊治,如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纵膈切除术,宫腔粘连等。

擅长方向:妇科良性肿瘤的微创手术及不孕症的诊治。 

门诊时间:

东院生殖外科门诊:周一全天、周二上午

东院妇科门诊:周四下午、周六全天

图片
扫描二维码
进入朱一萍医生的专家主页

请关注:

点击底部菜单“在线自助服务”
体验“就医门户”带来的诸多便利吧!

图片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