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3日是第20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及早发现,保护肾脏健康”。
今天,我们从肾病防控、肾癌治疗、中医养肾三个维度来介绍保护肾脏健康的方法。
Tip
01
关爱肾脏,加强防控
慢性肾脏病具有“三高”和“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合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有效控制率低。我国报道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的数据最高达12.1%,但大众对该病的知晓率仅为12.5%。慢性肾脏病患病情况形势严峻,加强防控、管理关口前移已经迫在眉睫。
慢性肾脏病的病因众多,常见病因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痛风性肾病、梗阻性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疾病及遗传性肾病。其中,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我国导致尿毒症透析的主要病因。
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其起病隐匿,1~3期为早期,大多数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可仅表现为尿检异常,如蛋白尿、血尿,血肌酐水平往往在正常范围。如患者开始出现血肌酐升高,大多数已进入3期及以上,往往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乏力、贫血、夜尿增多等。如不及时诊治,肾功能会进行性下降,进展至慢性肾脏病5期,即尿毒症。有些患者从来不体检,就诊时即已进入终末期肾衰竭,需行肾脏替代治疗,即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
定期体检、病因筛查和管控极其重要,每年体检应做尿常规、肾功能检测及泌尿系B超检查。如有异常,及时到肾脏病专科进一步筛查病因,针对病因进行专科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应进行规范的疾病管控,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和尿酸等,通过低盐、低脂饮食和适当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延缓疾病进展。希望大众都有健康肾脏,美好生活。
Tip
02
肾癌治疗:选择更多,预后更好
肾癌一般指来源于肾实质的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近年来,肾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
肾癌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肿瘤分期及身体状况。手术是肾癌的首选治疗方案,尤其是早期和中期肾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或整个肾脏,可以直接去除病灶,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传统癌症治疗中,放疗和化疗通常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在肾癌治疗领域,这两种治疗手段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肾癌对放疗的敏感性相对较低,且肾脏本身对放射线的耐受性有限,限制了放疗在肾癌治疗中的应用。同样,化疗对肾癌的治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且可能带来较大的副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化疗也并非肾癌治疗的首选。也就是说,放疗和化疗在肾癌的治疗中并不占主导地位。
对许多肾癌患者来说,术后通常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辅助治疗。不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学界发现对某些高危肾癌患者进行术后的辅助免疫治疗,可能带来一定的生存获益。
对转移性肾癌患者而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方式正逐渐崭露头角,展现出越来越大的治疗潜力。靶向治疗就像是一把精准的钥匙,能找到并阻断肿瘤生长所需的“营养通道”,从而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免疫治疗则像是给身体的免疫系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使其能更有效地识别和消灭癌细胞。而这两种治疗方式的组合,即靶免联合治疗,为晚期肾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肾癌患者应寻求专业医疗团队的帮助,充分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应对肾癌的挑战,争取最佳治疗效果。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和新型治疗方式的不断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肾癌患者将拥有越来越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生存机会。
Tip
03
中医护肾四招
肾精充足可温煦滋养机体,提高抗病能力。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保护肾脏,滋养肾精。
① 防寒护肾。肾脏易受寒气侵袭,在降温或进入低温环境时,应根据温度变化及时增添衣物保暖,尤其是腰部、足部及头部。腰为肾之府,腰部保暖可以防止肾脏遭受风寒邪气的侵袭,固护肾气。肾经起于足底部,足部保暖可防止寒气循经侵肾。平时比常人更怕冷、喜欢喝温水的人,可每晚用温水泡脚,以微微出汗为宜。此外,足部有很多补肾穴位,如涌泉、太溪等,适度按压也可起到养肾固精的作用。
② 睡眠养肾。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这不仅有助于身体恢复,还对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
③ 饮食养肾。黑色入肾经,对于肾虚人群而言,可适量多摄入黑色食物,如黑米、黑木耳、黑豆、黑芝麻等,有补肾作用。如果有特别怕冷、手脚冰凉、夜尿频多、容易疲劳、腰酸乏力等肾阳虚表现,可适当选用羊肉、牛肉、牡蛎、黄鳝、泥鳅、韭菜、山茱萸、肉苁蓉、杜仲等温补肾阳;如果有口燥咽干、牙齿松动、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等肾阴虚表现,可适当选用枸杞、桑葚、银耳、海参、何首乌等滋补肾阴。
④ 运动养肾。适度运动契合中医“动则生阳”的观点,不可过于剧烈,也不要过度纵欲,以免耗伤阳气、肾精。太极拳、八段锦等均是有助于气血运行、固护肾精的运动,老少皆宜。
点击图片,订阅2025年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