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在心脏保健方面,无论是心身疾病的调养,还是血管健康的维护,中医都有丰富且独特的思路与方法。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崔松、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兼大内科主任顾耘,将为您解读相关内容 。 

中医如何看“心病”

“心病”并非“没病装病”
有这么一类疾病,症状复杂多变:
患者时而头痛、头晕,时而胸闷、胸痛;
早上无精打采,晚上又比较亢奋;
前胸常感到热,后背总发凉;头上冒汗,脚底想穿棉鞋。
发病常与不良情绪息息相关,往往合并失眠、多梦。
患者辗转于各个科室之间,均查不出器质性疾病,常会被认为“没病装病”,非常痛苦。
什么是“双心病
其实,这就是心身疾病,精神科称之为躯体症状障碍,中医把它归为“郁证”范畴。很多心身疾病患者以心脏不适为主诉来看中医,表面为心脏发病,实则为心理发病,两者互为因果。双“心”致病,故称为“双心疾病”。
中医如何看“心病”?
中医师看“心”病时,往往看“双心”。
第一,不给患者“贴标签”。中医认为,一个人精神情志上出现问题很正常。询问患者饮食、睡眠、大小便等琐碎情况,是必需的“问诊”;在搭脉、看舌苔的过程中,患者会有被接纳的感觉。
第二,中医脏腑、八纲辨证等可从虚实夹杂、阴阳失调、气机紊乱等方面给此类症状以合理的解释。比如:阴阳失调者会出现前胸热、后背冷,上盛下虚者会出现头面热、脚底寒,等等。通过调整阴阳、虚实等方法,可以解决这类矛盾。
第三,中医独有且丰富的安神法,如重镇安神法、解郁安神法、化痰安神法、养血安神法等。通过一些经典方剂调治,可获得较好疗效。

益肾化浊,改善血管老化

动脉粥样硬化
是血管“老化
人们常形容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反过来讲,动脉也是人体的运输线,是机体进行营养输送和新陈代谢产物运送的通路。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血管疾病,通俗而言,就是血管老化了。
中老年人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发人群,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持续攀升,给全球医疗卫生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化痰、活血,
调治动脉硬化斑块
现代医学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从调脂稳斑着手,多使用他汀类等降脂药进行治疗。中医认为动脉硬化斑块是一种浊邪,治疗多从化痰、活血入手。其本质是血管的老化,与衰老密切相关。以“益肾化浊法”为主的从本论治,是减少“痰浊”“血瘀”形成的关键。我们在20余年的研究中发现,以“益肾化浊”理论为依据研制的中药制剂在改善血管老化方面可取得良好疗效。
控制危险因素
管住嘴,迈开腿
作为患者,应当配合医生,对已知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等。
控制血糖,要控制淀粉类食物的摄入量;
控制血脂,要少吃动物内脏、贝壳类、蛋黄、奶油等;
控制血压,要少盐;
控制尿酸,要忌海鲜、荤汤、菌菇、豆制品等。
迈开腿,保证运动量,且运动应持久而缓和,不宜进行剧烈或竞技性运动。在冬季锻炼时,要注意最好在太阳升起、气温暖和的时段进行,切忌大清早冒着严寒出去运动,以免增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点击图片,订阅2025年杂志!

图片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