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我看网上好多人最近都尝试了一种新的剖腹产,说是术后很快就能下地,还不用排气?

你说的是腹膜外剖宫产?这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哦!
腹膜外剖宫产是什么“新技术”?
它和常规剖宫产有何不同?
果真像网上说的这么“神奇”吗?
这段时间,刘小华主任刚好完成了数例腹膜外剖宫产手术。这些接受手术的孕妈妈的恢复都比较迅速,术后第一天基本都能下床活动并正常进食。可尽管如此,刘小华依然提示前来看诊孕妈妈们:“开展腹膜外剖宫产前需要进行详细评估,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这项手术的。”
腹膜外剖宫产最早可以追溯到1907年,由Frank医生提出技术雏形。其核心在于不进入腹腔,而是通过膀胱与腹膜之间的间隙(膀胱反折腹膜下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

腹膜外剖宫产技术为何未能广泛普及?
1、剖宫产术后的镇痛管理日趋成熟,抗生素的运用降低了常规剖宫产的感染风险;
2、腹膜外剖宫产对医生的解剖技巧和临床经验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膀胱或输尿管的损伤,这一术式的手术医生临床培训周期较长,掌握难度较高;
3、并非所有孕妇都适合这种手术方式,这也是导致这项技术开展较少的另一个原因。因此在临床上,目前普通剖宫产仍是主流和安全的选择。
划重点:
随着媒体的宣传和患者的需求,淡出视野的腹膜外剖宫产又被推到风头浪尖上,一部分孕妇选择腹膜外剖宫产主要是因为此术式术中避免了羊水、血液等成分进入腹腔,对腹膜及腹腔内脏器的影响较小,术后疼痛感较轻,禁食时间短,有助于肠道功能的迅速恢复。但临床上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如果术者技术不娴熟或者孕妇解剖学异常,可能导致膀胱损伤等手术并发症。
哪些情况不适合腹膜外剖宫产?
1、前置胎盘、巨大儿、多胎妊娠等;
2、子宫破裂史或破裂风险;
3、任何危及母儿安全的急诊情况:如胎儿宫内窘迫、胎盘早剥、脐带脱垂等需迅速分娩的情况;
4、腹壁脂肪较厚,影响手术视野;
5、母体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等;
6、有腹腔探查指征,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盆腹腔肿块等,术中需同时探查者。
究竟哪些人适合腹膜外剖宫产呢?
1、严重腹腔粘连:对于有多次腹部手术史或严重腹腔粘连的患者,腹膜外剖宫产可以降低手术难度和并发症风险。
2、感染风险高的患者:如患有绒毛膜羊膜炎或其他腹腔内感染的患者,腹膜外剖宫产可以避免感染扩散。
3、腹腔内疾病:如患有腹腔其他疾病,腹膜外剖宫产可以避免对病变区域的干扰。
4、患者意愿强烈且手术团队技术成熟:需经充分评估后选择。


腹膜外剖宫产作为产科领域的一种补充术式,为特定产妇提供了更优化的选择。临床实践中,需严格遵循适应征,结合患者解剖条件、手术团队经验及医疗资源进行综合决策,以保障母婴安全为主,而非盲目追随“网红”选择。
一妇婴产科团队将持续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为每位孕产妇制定个体化分娩方案,保障母婴安全与健康。
撰稿:产 科 瞿翠翠
宣传部 殷 茵
审核:刘小华 主任医师
产科
刘小华 主任医师
擅长方向:擅长胎盘种植异常疾病: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妊娠合并子宫瘢痕憩室、复杂性疤痕子宫、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肌腺症、早产及产科危重急症抢救。
东院:周四下午

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