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eepSeek最新发布的"未来十大不可替代职业"预测榜单中,社会工作以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赫然在列。

这些职业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需要人类的创造力、情感理解、复杂决策能力和社会互动。AI可以在某些方面辅助这些职业,但无法完全取代人类的核心价值。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与AI工具的协作,而不是与之竞争。
作为一名禁毒社会工作从业者,请允许我来分享下我眼中的“禁毒社会工作”。
近年来,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我也置身于科技爆炸的时代!在诸多人工智能软件中,DeepSeek这款来自中国的AI软件迅速霸榜,成为继ChatGPT之后,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人工智能的崛起,迅速在文案、翻译、设计等领域展现了惊人的能力,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AI公务员”“AI主播”“AI社工”等话题频频冲上热搜,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
我们会被AI取代吗?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也有过这样的疑问。许多不了解社会工作的人可能会认为,社工的门槛低、专业性不强,是最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之一。

结合DeepSeek的预测,我想说:社会工作无法被人工智能取代。禁毒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在于:这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工作,其本质在于构建人性化的专业关系,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与社会价值

(一)情感

我从事禁毒社工初期,对于服务对象(戒毒康复人员)有一些预设的看法,比如认为他们缺乏自制力、道德感薄弱,或者认为他们只是“瘾君子”。内心也带有一定的恐惧或排斥,担心与他们接触会带来危险或负面情绪。但实际接触后,我意识到戒毒康复人员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故事和挣扎,需要社会倾听和共情,而不是简单地评判和指责。
多年的陪伴,我与服务对象建立了深深的羁绊,产生情感的共鸣,每当听到戒毒者复吸时,自己也会感到失望或无力,甚至会感到心痛和自责,仿佛自己也经历了一次失败。
而人工智能可以分析数据、提供建议,甚至模拟情感反应,但它无法真正体会人与人之间那种深刻的、基于共同经历的情感连接

(二)语言

初入职场,老社工就一直告诉我,社工是“语言的艺术家”。在和服务对象接触的过程中,语言不仅仅在于传递信息,更在于它能打开心扉、建立信任、激发希望。他们不会用冰冷的说教或严厉的指责去面对戒毒康复人员,而是用温暖、真诚的语言去倾听、理解和引导。一句简单的“我理解你的感受”或“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往往能在戒毒者最脆弱的时刻给予他们力量。
曾经面对一位要轻生的服务对象,老社工没有慌乱,而是用他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语言智慧,缓缓打开了对方的心扉。不仅挽留了一个生命,更点燃了对方心中那一点点希望的火光
人工智能的语言始终缺少一种温度,如果是它们面对那个要轻生的服务对象,人工智能会说:“根据数据分析,你的情况是可以改善的,请尝试以下方法……”,这种语言苍白而无力。

(三)不确定性

还有一个案例,曾有一位服务对象因长期未能获得预期的社会救助,情绪激动地冲进社工办公室,大声指责工作人员不负责任。面对这样的场景,社工没有急于辩解或反驳,而是先让对方发泄情绪,耐心倾听他的诉求。等到对方情绪稍微平复后,在用平和的语气进行沟通。通过这种冷静而富有同理心的回应,社工不仅化解了紧张的局面,还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
上述案例表明,每个人都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是挑战,也是人类独特魅力的体现。AI虽然可以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某些行为趋势,但它无法真正理解人类情感的微妙变化,也无法应对那些突如其来的情绪爆发或非理性行为

(四)未来

许多同事对于“AI社工”嗤之以鼻,看了以上的案例,内心可以释怀了吧,也许有一天,人工智能能够模拟出类似“心疼”的情感,科技与人文的边界也将变得更加模糊。然而,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温暖、情感的深度共鸣,始终是无可替代的。人文关怀的社工所承载的那种真实的情感连接,是科技无法复制的。
人工智能与我们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补充、携手共进。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与美好。
最后,请在留言区说说你所在的行业是否会被AI所替代呢?

图文:徐文俊

分享+在看+点赞

上网也能涨知识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