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一则有关艾滋病防治药物的重大进展激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2024年7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在非洲少女和年轻女性中开展的大型艾滋病预防研究,一种每6个月注射1次的药物将HIV发病率降至零,实现了惊人的100%保护效果。同年11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另一项覆盖四大洲的类似研究,同一注射制剂在男性和性别多元人群中预防艾滋病感染的有效性达99.9%。2024年12月,该长效注射药物被《科学》杂志评为2024年十大年度科学突破之一。

我去,这不就是疫苗吗?

苗苗

小北

艾滋病疫苗终于研发成功了?

青青

什么时候上市?

多少钱?

苗苗

老胡

健康云上能预约接种吗?

……

大家对这个重大突破都很兴奋,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听我来给您慢慢唠。

省流版

1. 来那帕韦(Lenacapavir)并非艾滋病疫苗,而是一种长效HIV-1衣壳抑制剂,目前用于艾滋病的治疗。

2. 2025年1月2日,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来那帕韦片剂和来那帕韦注射液在中国上市,或许不久后就可以和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现有药物无效的多重耐药HIV-1感染者。

首先啊,这不是疫苗,艾滋病毒变异速度非常快,经过全球科学家们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尚无有效的艾滋病疫苗问世。
这款注射药物叫来那帕韦(Lenacapavir),是一种艾滋病病毒衣壳抑制剂,它作用于包裹病毒RNA的衣壳锥体蛋白,阻断衣壳与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还可使锥体刚性化,阻止其进入细胞核,同时干扰新的病毒颗粒组装。而且由于它的小分子药代动力学特征,在体内不容易被肝脏分解排出,药效可达26周左右,超长待机。
起初科学家们是想开发一种抗多药耐药的长效注射药物,没想到它的待机时间太长了,鸡尾酒疗法是多药物联合,没有能与它配对的其它药物可组成长效合剂,哪怕上一代的待机王整合酶抑制药卡博特韦(Cabotegravir)最长也只有8周效力,太过优秀而单身,这就尴尬了。好在天生我材必有用,科学家们又发现,在未受到感染时服用抗病毒药物,能大大降低被HIV感染的风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暴露前预防(PrEP),来那帕韦注射液多阶段干扰和长药效的天赋总算有了用武之地。
更多阅读👉虽然没有疫苗,但艾滋病也能预防了

👉暴露前预防凭什么能抵挡HIV病毒

目前我们常用的PrEP药物需要每天口服,或者有预见性的采用“211”服药法。而在临床试验中,来那帕韦只要一年注射两次,不仅效果杠杠的,而且方便又隐蔽,再也不怕漏服药和泄露隐私了。

2025年1月2日,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来那帕韦片剂和来那帕韦注射液在中国上市,或许不久后就可以在医院用来和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现有药物无效的多重耐药HIV-1感染者。

是的,目前来那帕韦还只能用来治疗而不是预防艾滋病,之前在欧美地区,也是仅被批准用于治疗多重耐药的成人患者,预防使用的研究还在临床试验中。在美国市场上,来那帕韦的首年治疗费用高达42250美元,此后每年费用39000美元,约合每年30万人民币左右,专利保护期从2018年6月算起20年,目前还有13年。

虽然目前暂时无法大规模用于艾滋病预防,但来那帕韦的出现无疑是艾滋病防治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我们朝着消灭艾滋病的终极目标又迈进了坚实的一大步。随着更多新药研发和临床数据的积累,像来那帕韦这样的活好又持久的药物必将层出不穷,助力全球艾滋病防治工作迈向新阶段。

特别鸣谢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副主任医师 齐唐凯

为本文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Twice-Yearly Lenacapavir Or Daily F/Taf For Hiv Prevention In Cisgender Women. Linda-Gail,Bekker Lg,Moupali,Das,Quarraisha,Abdool Karim,Et Al.[J].N Engl J Med. 2024, 391(13),1179-1192

[2]Twice-Yearly Lenacapavir For Hiv Prevention In Men And Gender-Diverse Persons. Colleen F,Kelley Cf,Maribel Acevedo-Quinones M,Et Al.[J].N Engl J Med.2024. Dol:10.1056/Nejmoa2411858
[3]The Long Shot. Jon Cohen. [J].Science, Vol. 386, No. 672712 Dec 2024: 1208-1209.
[4]Lenacapavir: A Novel Injectable Hiv-1 Capsid Inhibitor. Hitchcock Am, Kufel Wd, Dwyer Kam, Et Al.[J].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24, 63(1) 107009.

/健康科普

供 稿:沈晓沛

审 稿:宁   镇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