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岩浆流入湛蓝的大海,
场面极其壮观,
当红与蓝两种颜色相互交融的时候,
合奏出的是一曲水与火之歌。
<br  />
张锦昌·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格致论道·湾区 第20期 2022年12月24日
大家好,我是张锦昌,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今天非常荣幸能有机会来到格致论道分享海底火山的故事。
2022年是一个海底火山不安分的年头。在1月15日,太平洋岛国汤加境内的洪阿哈阿帕伊岛发生了火山喷发,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 汤加洪阿哈阿帕伊岛

火山猛烈喷发之后,整个小岛几乎都沉没到了海面之下,造成了汤加整个国家的通讯中断,房屋、道路等建筑物损坏,大气污染以及人员的伤亡。
从卫星图像当中可以清晰地看见,汤加火山喷发出来的火山灰与气体,形成了一个直径约为450千米的火山灰柱,冲向了万米高空,就像原子弹喷发的蘑菇云一样。专家估算,这次汤加火山的喷发能量,相当于一千颗广岛的原子弹。
与此同时,火山喷发产生的巨大能量,推动了整个太平洋的海水,引起了史上罕见的越洋大海啸,最大的海啸波幅达到了1.5米。汤加周边的太平洋国家都受到了这次海啸的侵袭,近的斐济、新西兰,远的日本、智利,都发布了海啸警报。专家分析,这次汤加火山的喷发可能是一百多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 日本樱岛火山
版权归澎湃影像ID:7122087297591410696
汤加火山喷发没多久,2022年1月28日,日本樱岛火山也喷发了,而且还不止一次。于同年6月27日、7月24日,又连续大规模地喷发了两次。这座火山不但学到了汤加火山的暴脾气,一年之内还发了三次脾气,可真是一个脾气糟透了的家伙。
虽然樱岛火山喷发的强度比不上汤加火山,但是它的火山灰柱最高也达到了3400米,相当于6座广州塔的高度。
 2022年11月29日,美国夏威夷群岛上的冒纳罗亚火山,在沉寂了38年之后再度喷发。
炽热的熔岩从火山口奔涌而出,火红的岩浆沿着火山的山坡,就像河流一样流淌,所到之处浓烟滚滚、寸草不生。
 
冒纳罗亚火山是地球上响当当的最大的活火山,出露海平面4170米。如果从海底开始算起的话,整座冒纳罗亚火山可以达到将近9300米的高度,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所以刚才提到的汤加火山、樱岛火山跟它相比都只是它的小弟。
火红的岩浆流入湛蓝的大海,场面极其壮观,当红与蓝两种颜色相互交融的时候,合奏出的是一曲水与火之歌。
 

▲ 印尼塞梅鲁火山喷发

也不知道火山们是不是都是约好的,没过几天,12月4日,在太平洋岛国印尼境内塞梅鲁火山也喷发了,导致2000多人离开了他们的家园。巧合的是,2021年在同一天这座火山也喷发了,造成了将近50人遇难以及数千人受灾。
太平洋上的“火环”
已完成:30% //////////
接下来,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些火山。
 
这个是全球火山分布图,红色的三角形标注了地球上所有火山的位置,黄色星星标注了刚才提到的4座火山。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这四座火山都在太平洋中。据统计,全球的海底火山约有2万座,太平洋就拥有一半以上。
我给大家温习一下以前在地理课本上学到的一个知识点——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也称作环太平洋“火环”。这个地带是地球上火山、地震最活跃的地区,刚才提到的日本、印尼、汤加的火山正是在这个火环当中。
你也许会好奇,海底的火山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地球内部结构。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输送到地球表面的过程,地球内部有地核、地幔、地壳,地核和地幔很厚,地壳很薄,地核可以分为内核和外核,地幔可以分为下地幔和上地幔。
在上地幔中,有一层平均厚度约300千米的软流层,在软流层里面的物质就像熔融的岩浆一样是可以流动的。在流动的软流层上面就是地球的表面,是一层固体层叫做岩石圈,也称作板块。地球表面这个固体层漂浮在软流层上面,和接下来我要讲的地球表面的板块运动有关。
 视频源自BBC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板块构造学说描述了地球内部的运行规律。地球板块内部是坚固稳定的,而板块的边缘是可以活动的。地球内部的地幔对流驱动了地球表面板块的运动,并塑造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地球内部轻的、热的物质上涌,板块扩张、增生,形成大洋中脊。与此同时,冷的、重的物质下沉,板块俯冲、消亡,形成海沟。火山就是在这样的地球内部运行规则下的产物。
 
根据地球内部运行的规律,可以把海底火山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洋脊火山,它形成于板块增生的边界。当板块扩张的时候,海底火山沿着大洋中脊喷发,形成了一条条成千上万公里长的海底山脉。
第二种是岛弧火山,它形成在板块消亡的边界。当板块向下俯冲的时候,它会带着含水和碳的沉积物以及石头进入地球的深部。随着温度、压力的不断升高,岩石发生熔融,岩浆喷发到海底。我们刚才提到的汤加、日本、印尼的火山就属于这种。
还有一种火山,并不像刚才两种形成在板块边界的火山,它形成在板块的内部,我们称它为热点火山。热点是地球深部热物质集中的地方,好比我们家里燃气灶的火源。我们地球内部有这么一个燃气灶的火源,它不断地烤着地球表面的板块,当这个火源把地球表面的板块烤穿的时候,岩浆就会喷发到板块的内部,形成板块内部的火山。刚才提到的夏威夷火山就属于这种类型。
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海底火山,岩石熔融后都会在火山底下构建一个岩浆房。
 岩浆房给火山的喷发提供岩浆,岩浆通过熔岩通道到达火山口喷发出熔岩,熔岩形成熔岩流,冷却了之后就会堆积形成层状的火山结构。
探索地球上最大的火山
已完成:50% //////////
我们研究团队对海底火山的内部结构有浓厚的兴趣,选择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海底构造作为研究对象,这是西太平洋的一座巨型海底火山——大塔穆火山(Tamu Massif)。
 
它的名称取自我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时的学校——Texas A&M University(德州农工大学)的英文首字母。
这是十年前我们团队的一项研究,也得到了Nature(《自然》)的报道。图中蓝色曲线勾勒的是人类已经探明的太阳系最大的火山——火星奥林帕斯火山。绿色线勾勒的就是夏威夷的冒纳罗亚火山的轮廓,黄色线勾勒的就是我们研究的大塔穆火山。
通过对比图我们可以看到,大塔穆火山虽然没有冒纳罗亚火山那么高,但是它的宽度、面积、体积都超过了冒纳罗亚火山。所以我们指出,大塔穆火山是地球上最大的单体火山,它的宽度可以跟火星上的奥林帕斯火山相媲美。
 大塔穆火山深藏在几千米深的太平洋海底,它离周边的陆地也有上千公里远,我们需要乘坐现代的海洋科学调查船,带上先进的探测设备,利用卫星和陆地的通讯,才能够对这座海底火山进行详细的海洋科学考察。
这种海陆空联动的调查体系,我们把它比喻成“海洋情报吸尘机”。

向下滑动查看

近年来,我们研究团队多次出海调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合作,一起推进海底火山的研究。2015年,我有幸作为联合首席科学家,主持了对大塔穆火山最近的一次海洋科考。
在这次海洋科考当中,我使用了地球物理的方法,我经常把它比喻成“地球医生”。
 源自Australian Geoscience
接下来我将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两种代表性的方法,第一种叫做多波束海底测深。就像“量身高”一样,它利用的是回声探测的原理,在船上发送多个声脉冲,获取船下的垂直深度,以及与船迹相垂直的一定宽度的面内水深值,从而绘制出高精度的海底地形图。
 
 源自张锦昌等
在大塔穆火山海底地形图中,能清晰地看见穹窿状的一整座火山,所以它也叫做盾状火山。它各翼的坡度比较缓和,就像一个大大的煎鸡蛋摊在了海底一样。它高出周边的海底大概4000多米,最大的宽度达到了650千米,总占地面积有3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们广东、广西两个省面积的总和。
海底地形反映的是火山地表的形态。如果想看看火山内部的结构是什么样,需要给火山“照CT”,这种方法就叫做海洋地震探测。

 视频源自Woodside

我们通过在海面上人工激发地震波,观测和分析地震波在不同岩层当中的传播规律,推断地下的岩层结构。出海时,我们会用大容量压缩空气枪作为震源来激发地震波,同时使用几百个高灵敏的检波器来接收地震波返回的信号。

 视频源自Woodside

有了这些信号,回到室内,就能够在高性能的计算机上,用专业的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最终获取地下的岩层结构。
 
在大塔穆火山的中心,我们采集到一条代表性的地震剖面数据,如上图所示。火山顶峰是火山的主喷发口,喷发出来的熔岩向两翼流动,熔岩流冷却之后堆砌起层状的火山结构。
我们观测得到的结果,与教科书里描述的层状火山基本是吻合的。这就意味着我们通过实际的科学观测,印证了教科书当中的抽象概念。
海底火山会威胁到我们吗?
已完成:80% //////////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开始担心了,这么大一座火山如果喷发的话可了不得。
不用担心,根据大塔穆火山岩石定年的结果,这座火山形成于1亿多年前,早就不再活跃了,是一座古老的死火山。
 1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代还能看到恐龙。那么这座大火山的喷发跟恐龙的灭绝究竟有没有关系?这一点还有待科学证明。
大家可能还担心,我们国家以及周边海域的海底火山是什么情况。
 

 片源自张锦昌等

从火山分布图中可以看到,我国及周边海域的海底火山主要分布在第一岛链上,也就是中国台湾、日本、菲律宾。这里面有数量众多的岛弧火山,动力比较强,影响也比较大,幸运的是与我们中国大陆还是有段距离。在中国的大陆架上有零星的海底火山,例如在海南岛雷琼地区,但这些火山数量都比较少,影响也比较小。在我们居住的粤港澳大湾区,在海底火山灾害方面还是比较幸运的,相对比较安全。
最后,我们怎样监测海底火山?
 
得益于科技飞速发展,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很多高精尖科技法宝,可以用于监测海底火山,包括海底地震仪、水听器、海底光纤、深拖测量、浮标和锚系。
 
还有我们熟知的一些大国重器,如蛟龙号、奋斗者号、深海勇士号等深潜器;还有远洋大型科考船,科学号、探宝号、雪龙号等等。有了这些先进的海洋科学设备,跟陆地上的基站、雷达,以及空中的无人机、卫星联动起来,构建起的就是一个海陆空全方位的海洋科学观测网。
 
最近国内专家学者提出“透明海洋立体观测网”的概念,它将从空中一直到海底,建立四个层次的立体观测网,包括空中的天基观测网,海平面的海气界面观测网,水体中的水体观测网以及海底的海底观测网。同时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技术,建立海洋观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中枢系统,最终实现海洋的状态透明、过程透明、变化透明和目标透明。这就是新一代的全球海洋高时空分辨率的立体观测网。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国将建成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在东海、南海建成海底观测系统,实现从海底到海面的长期、连续、实时、原位的综合观测这个科学观测网将进一步支撑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科研的能力和水平,体现我国海洋强国的国际地位。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END -
文章和演讲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格致论道讲坛立场。
版权说明: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
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更多阅读

推荐资源

关注使用“科学与中国”小程序,可观看以院士科普视频为代表的优秀科普视频,第一时间获取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科学节、格致论道演讲活动等科普活动报名信息。
“格致论道”,原称“SELF格致论道”,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中国科普博览(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提供技术支持。欢迎关注格致论道官网: self.org.cn,微信公众号: SELFtalks,微博: 格致论道。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