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这句话其实存在很大误区。老年人并不是越瘦越健康,而且如果瘦的不是脂肪,而是肌肉,则有患上“肌少症”的风险,从而带来更大的健康危害。

01

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是肌肉减少症的简称,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肌疾病,会导致骨骼肌量、肌力和(或)身体功能的丢失。肌少症的临床表现为虚弱、四肢纤细无力、易跌倒、步速缓慢、行走困难等。肌少症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症状会逐渐加重,进而引起机体功能障碍,增加老年人跌倒、骨折、失能和死亡风险,严重损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02

哪些危险因素会造成肌少症?

肌少症可分为原发性肌少症和继发性肌少症。

原发性肌少症与增龄密切相关。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激素水平改变,可导致运动能力下降、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丢失。

继发性肌少症多与运动不足、营养缺乏和疾病相关。长期卧床、久坐、长期酗酒吸烟、膳食摄入能量、蛋白质及维生素不足、原有的慢性疾病、手术、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多器官衰竭、某些药物治疗等因素均可导致肌少症的发生。

03

肌少症的发病情况

老年人是肌少症患病的主要群体。中国人群肌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为5.7% ~23.9%,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显著增加。不同地区老年人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显著高于西部,医院、养老院高于社区人群,农村显著高于城镇。

04

老年人如何识别肌少症?

下面介绍三种居家简单自测的方法,若自测时发现肌少症风险,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做进一步检查。

1. 软尺测量小腿围

使用非弹性软尺测量双侧小腿的最大周径。如果男性小腿围<34cm,女性小腿围<33cm,提示肌少症发生风险增加。

2. 指环试验

若家里没有软尺,可以用自己双手的食指和拇指环绕围住小腿最粗的部位。如果指环围度与小腿围刚好合适或略大,提示肌少症发生风险增加。

3. 自我评估量表法

使用肌少症五项评分问卷(SARC-F)进行自我评估。如果问卷得分≥4分,提示肌少症发生风险增加。

表1. 肌少症五项评分问卷(SARC-F)

05

如何诊断肌少症?

诊断肌少症需要进行肌肉力量、躯体功能和肌肉质量的评估。

表2. 肌少症诊断项目

注:①/②+③诊断为肌少症,①+②+③诊断为严重肌少症;DXA:双能 X 射线吸收法,BIA:生物电阻抗分析法

参考文献

[1] 崔华,王朝晖,吴剑卿,等. 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2) : 144-153.

[2]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营养健康学分会,李增宁. 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筛查诊断与营养干预指南[J].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24,11(1):45-55.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