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猫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
但在享受与猫咪和谐相处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比如猫抓病。

本文将带您了解猫抓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预防这种常见却易被忽视的疾病。
什么是猫抓病
猫抓病,医学上称为猫抓热,是由汉赛巴尔通体引起的感染性人兽共患疾病。这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能在宿主细胞内生存和繁殖。

人群感染情况
国内健康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汉赛巴尔通体IgG抗体阳性率为9.68%,表明既往感染人数被远远低估。国外研究则指出,5至9岁年龄段儿童为高发人群。

猫抓病的症状
猫抓病症状多样,通常在被猫抓伤或咬伤后3至10天内出现,包括皮肤红斑丘疹、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如轻微发热、疲乏等。

大多数情况下,猫抓病在2至4周内可自愈,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哪些动物携带汉赛巴尔通体

传播途径和媒介
猫抓病的病原菌通常存在于猫、狗等动物宿主的咽部和唾液中,通过抓伤、咬伤或舔舐人类伤口传播。猫跳蚤、体虱等媒介生物也在动物宿主间传播病原菌。

诊断方法
猫抓病的诊断包括分子生物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和细菌培养等多种方法。
预防措施
预防猫抓病的关键在于减少与猫、狗等动物宿主的亲密接触,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

猫抓病的现实案例
2022年5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诊了一名因猫抓病导致急性播散性症状的9岁女孩。经过针对性治疗,患儿已痊愈。患儿母亲事后回忆,家里曾饲养过流浪猫。这一案例提醒我们,猫抓病并非遥不可及。
小U暖心话

养猫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要警惕猫抓病这一隐形威胁。通过了解猫抓病的病原、症状、传播方式和预防方法,我们能更好地享受与猫咪共处的时光,同时保护我们自己和爱猫的健康。
记住,爱猫,也要爱自己。
- 参考文献 -
[1]伏蓉, 尹家祥. 巴尔通体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4,40(9):867-871, 886.
[2]Wang J, Chen W, Wang M, et al. Cat scratch disease with generalized bone lesions in an immunocompetent child[J]. 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2022,11(1):2433-2436.
[3]张婧, 冯云, 宋志忠. 巴尔通体宿主及传播媒介的研究进展[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8,34(4):349-361.
[4]Souza UA, Webster A, Dall'Agnol B, et al. Molecular and Serological Survey of the Cat-Scratch Disease Agent (Bartonella henselae) in Free-Ranging Leopardus geoffroyi and Leopardus wiedii (Carnivora: Felidae) From Pampa Biome, Brazil[J]. Microb Ecol, 2021,81(2):483-492.
/健康科普
撰稿 | 微检室 王闻卿 吕彬 梁艳茹
审核 | 赵冰 沈奕峰
编辑 | U编辑部
图片来源 | 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宣传,非商用,如侵权请联系沟通删除)


喜欢就奖励小U一个👍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