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狗的嗅觉非常灵敏,那你知道蛇是如何 “嗅” 东西的吗?蛇的舌头是叉形的,它会不断地吐出舌头,这可不是在卖萌哦。蛇的视力近于零,却能在黑夜里及时发觉并准确捕获几十米外的田鼠、青蛙、 蜥蜴等猎物。科学家们证实,这是因为蛇能借助眼睛与鼻子之间的颊窝进行“热定位”的结果。蛇的嗅觉和味觉器官都在舌头上。舌头伸出时,可以收集空气中的气味粒子;缩进口中后,气味粒子会被传递到犁鼻器中,蛇可由此知晓猎物或敌害的信息,所以蛇要不停地吞吐舌头。舌头分叉是蛇探测距离的需要。举个例子,我们光用一只眼睛看的话,就不容易精确估计距离,而蛇的舌头也要分出两个叉,才能探知猎物或敌害的准确信息。
蛇没有外耳和中耳,只有内耳,那它们是不是就听不到声音呢?其实不然。蛇虽然不能像人类一样通过耳朵接收空气中的声音,但它们对地面的震动极为敏感。蛇听到声音的方式是经由下颚骨表面接收外界声音的振动, 再透过内耳的杆状镫骨传递至大脑的, 蛇在行走时下颚骨大都紧贴着地面, 所以能够很敏感地侦测到地面上的振动, 使得蛇能对外界状况保持警戒的状态。所以,当你在野外行走时,即使脚步很轻,蛇也可能察觉到你的靠近。蛇会蜕皮,这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现象,但你知道蛇为什么要蜕皮吗?蛇的皮肤不会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蛇就需要蜕去旧皮,换上 “新衣”。在蜕皮前,蛇的眼睛会变得浑浊,这是因为新皮在旧皮之下逐渐形成,眼睛部位也会有一层透明的膜覆盖。而且,蛇每次蜕皮都会将皮完整地蜕下,包括眼睛上的那层透明膜,就像给自己来了一次全方位的 “换装”。不过别担心,一旦蛇成功脱掉旧皮,它们的视力会立刻恢复正常!是不是很神奇呢?在大多数生物的繁殖过程中,都需要雄性和雌性共同参与。然而,有些蛇却打破了这个常规,在蛇类的世界中,有一种特殊的生殖方式叫做“孤雌生殖”。比如某些种类的蝮蛇,在没有雄性的情况下,雌性个体也能产下后代。这些后代的基因与母体几乎完全相同,就像是母体的 “克隆体”。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雌蛇无需与雄蛇交配,就能够独自繁殖后代。你能想象蛇在空中 “飞翔” 的场景吗?在东南亚的一些地区,生活着一种金花蛇,它们被称为 “飞蛇”。金花蛇虽然没有翅膀,但它们可以通过特殊的身体动作实现短距离的 “飞行”。当需要 “飞行” 时,金花蛇会爬到高处,然后将身体变成扁平状,利用空气的浮力,从一棵树 “滑翔” 到另一棵树,最远可以 “飞” 出数十米的距离,就像在空中表演一场精彩的杂技。科学研究发现,物理学中的惯性和空气动力学在金花蛇“飞翔”时体现得淋漓尽致。金花蛇的“飞行”方式甚至为机器人设计提供了灵感。在空中滑翔的天堂金花蛇(Chrysopelea paradisi)| Discovery UK提到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它们的毒液,觉得毒液只是用来捕杀猎物和自卫的武器。但其实,蛇毒还有很多其他用途。科学家们发现,蛇毒中的一些成分可以用于研制药物,比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蛇毒中的某些蛋白质能够调节血压、溶解血栓,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蛇毒虽然令人恐惧,但其背后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不容忽视。科学家发现,冷酷杀手也有柔情的一面。他们在响尾蛇的心脏附近连上了心率检测器,然后把它们关进一个黑乎乎的桶里;20分钟后,他们连续撞击桶的侧面,并记录下这时桶中蛇的心率变化。结果发现,如果身边有同类的陪伴,蛇在面对撞击时的心率变化会减小,应激反应比独自一蛇时小得多。 这项研究显示,如果两条蛇在一起经历急性刺激,它们互相的陪伴可以缓冲压力,让彼此都平静得更快,就像人类在结伴面对压力时会更镇定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缓冲”。在包括人类的很多哺乳动物中,科学家都记录到了社会缓冲;这是第一次发现爬行动物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它们的社会性也许比我们之前想象得复杂得多。除了“蛇”字,“蝰、蝮、蟒、蚺”这些汉字也代表着不同种类的蛇。蝰:“蝰”代表蝰科及蝰亚科。均为头部呈三角形的毒蛇。蝮:蝮”属蝰科蝮亚科,是毒蛇,包括我国特有的蛇岛蝮和尖吻蝮(五步蛇)。蟒:“蟒”指蟒科胎生动物无毒蛇,部分种类体形巨大,可吞下中大型猎物。蚺:“蚺”指蚺科卵生无毒蛇,与蟒相似,如无毒、擅用绞杀、部分体形巨大等。参考文献:
[1]为什么蛇的舌头是分叉的[J].科学大众(中学生),2023 (11)
[2]蛇没有耳朵,怎么听到声音?[J].军事文摘,2015 (02)
[3]李灵欣,刘欣,宁淑香,李庆伟,王继红. 蛇毒蛋白与血小板血栓形成[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2 ,39 (01)
部分综合整理自重庆动物园、果壳自然
除已标注来源外,本文封面图及文内图片均来自包图网(获授权使用),转载可能引起版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