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哦!

新年伊始,“雄观江海 宝山意象——汪家芳水墨绘画作品展”正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展出,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市民前来打卡参观。

本次展览共展出了海派水墨大家汪家芳的四十余幅水墨绘画作品,题材丰富多元,风格兼容并蓄,既有经典力作,也不乏近期新作。其中,《寻迹写生》系列作品,是其历经二十载岁月,沿着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足迹,遍历全国名山大川写生创作的心血结晶。

在日常的创作中,汪家芳深受徐霞客精神的感召,以画笔为媒介,将山水视为一种游历,将《寻迹写生》系列作品作为“画说徐霞客游记”的一种方式。他深刻体会到,游历与创作不仅是对艺术的探索,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追寻。作为中国当代美术工作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他通过自己的创作,试图去寻找并亲近这份传统。

身为海派水墨名家,汪家芳的创作写生之旅不仅涉足名山大川,更深入大街小巷。在他眼中,城市中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与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都是随时代而变的城市山水。他意识到,运用山水画创作理念进行地域写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古画中没有可参照的高楼,也没有现成的技法。但他秉持 “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认为随着时代对象的变化,创作内容和创作技法也需要随之改变,他希望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开创出独属于自己的当代水墨山水表达的新范式。

写生,在汪家芳的创作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他在游历祖国大好河山、饱览世界各地壮景时,会随身携小本明信片,这是他多年来的习惯,看到美景或者有趣的场景,抑或小憩时,都会驻足写生。更有在写生途中碰到的人和事,也通过一张张小小的明信片记录下来……除了用中国传统的毛笔颜料外,钢笔淡彩也另有一番意趣,画完成后写上心得数行,记录着他写生的印记,再配邮票盖戳,倒也增添了不少的乐趣。因为邮戳具有官方性、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等特点,这也成为他寻迹的最佳记录。

这是他从集邮中的 “三联” 概念获得灵感,不仅追求明信片、邮票、邮戳的三联,还在其中加入自己的写生作品,形成独特的“四联”。他认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形成故事,历史正是靠无数个这样的故事传承下来。多年来,他积累了两千余幅这样带有邮戳的写生作品。从名人故居到古朴街巷,从巍峨山峦到灵动溪流,汪家芳在不同地方留下了创作的足迹。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绘画创作,更是历史的进程记录。有人出价 2000元想收购一幅,但他认为这是艺术家记载当时心路历程的凭证,更是艺术情怀的体现,不能单纯用价格衡量。

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每一幅画都蕴含着深厚的艺术价值。从构图布局到笔墨运用,从色彩调配到意境营造,无不展现出画家精湛的技艺与独特的艺术风格。水墨写生充满诸多难点,既要突破传统技法的局限,又要在复杂多样的现实景致中提炼精华,不能仅停留于自然描摹,更要借景造境,挖掘深层情感意境,这对画家的观察力、艺术素养与创作思维要求极高。同时,作品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对徐霞客探索精神的传承,更是对中华大地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礼赞,让观者在欣赏画作之美的同时,亦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化力量与精神共鸣。

寻迹霞客遗风,绘就山河万象
艺术笔触与人文情怀交融
欢迎市民朋友走进民博馆
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之约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