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
寒
岁
暮
大
寒
至
,
冰
封
万
里
天
。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随着新年的临近,若能在大寒期间维护好健康,便能以愉悦的心情迎接新春的到来。大寒时节,不仅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刻,也是冬季进补的最后时节。《内经》中提到,冬季养生应以封藏为本,而大寒正是封藏的最后机会。然而,现实中仍有不少人熬夜、食用生冷食物、进行剧烈运动,导致感冒、胃肠炎、关节疼痛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这与冬季养生的原则背道而驰。
我们应该如何在大寒期间做好养生
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
李少滨副主任医师
共同向大家介绍

遵循《内经》的指导,冬季养生应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养阳气。建议每晚10点前就寝,早晨7-8点起床,确保身体得到充分休息。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的修复和强化,从而更好地抵御疾病。
由于大寒期间气温较低,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因此保暖尤为重要,特别是头部、胸背部和足部的保暖。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场所。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患者,更应注重防寒保暖,选择保暖性能好但不过紧的衣物,以利于血液循环。睡前泡脚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水温控制在40℃左右,泡脚时间以5至15分钟为宜,以身体感到温暖但不出汗为佳。在泡脚水中加入艾草、肉桂等天然成分,能更有效地温补阳气、驱散寒气。

大寒时节是冬季进补的最后机会,进补应以温热养阳为主,注重温而不散、热而不燥。饮食上应以温补食材为主,如鸡肉、羊肉、牛肉等,以补充气血、抵御严寒;应减少生冷食品的摄入,如冷饮、冰啤、螃蟹、草莓、西瓜等,以保护脾胃阳气;避免过食辛辣燥热、肥腻之物,以免内热积聚;随着大寒与立春的交替,进补应逐渐减少,并适当增加辛温散寒的食物,如生姜、大葱、大蒜、紫苏等,为春季的到来做准备。
大寒时节,由于气温低,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香菇富含香菇多糖,能提高人体免疫力,适合炒菜或炖汤食用;大蒜含有大蒜素,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日常烹饪时可适量添加。养生粥也是不错的选择,如百合粥,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有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黄芪粥,黄芪能补气固表,增强身体抵抗力。

冬季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建议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这些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抵抗力,最好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阳光充足时进行。运动至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以防阳气外泄。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爽衣物,以防受寒。

保持心情舒畅,冬季日照时间短,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等情况。通过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聚会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积极的情绪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多晒太阳有助于增加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改善情绪,同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充足的维生素D都有利于身体健康,预防疾病。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羊肉500克、当归20克、生姜30克、适量盐。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块,冷水下锅焯去血水,捞出沥干。当归、生姜分别用清水洗净,生姜切片。砂锅内放清水,加入焯过的羊肉、当归、生姜,武火烧沸后撇去浮沫,文火炖1.5小时至羊肉熟烂,加适量盐调味,食肉饮汤,每日2-3次。
作用:温中、补血、散寒。
适用人群:适用于血虚、阳虚体质人群,表现为神倦乏力、头晕、心慌、怕冷等症状。亚健康或健康人群可作为日常食养保健。


李少滨 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副主任医师,师从方泓教授,吴银根名中医工作室成员,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及呼吸病临床及研究工作。曾发表数篇国内核心期刊文章及SCI文章,主持及参与多项市级课题项目。擅长中医内科临床、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医亚健康体质调理、中医治未病调理、养生功法教授。
专家门诊时间:
周四下午、周六下午(徐汇院区)
周三下午(航头院区)
直达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