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朗朗上口的童谣,自民国时期流传至今,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轻轻一转,便开启了新年的大门。每当人们念起它,新年便在满怀期待的倒计时中渐渐走近。

张帆记录:河南儿歌,

《北京大学日刊:歌谣》1937年第3卷第8期,第5-6页

经久不衰的歌谣消弭了时间的阻隔,拉近了我们与先辈的距离。除了对美食的垂涎欲滴外,民国时期的小朋友们在新年里有着怎样的体验呢?

民国时期的期刊、报纸与图书记录了诸多那一时期的新年童谣与精彩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以孩童的纯真视角,细腻地描绘着新年的故事,传递着新年的喜悦与希望。它们或许会引领我们踏入一个温馨的家庭,感受除夕夜家人团聚的温暖与幸福;或许会带我们穿梭于热闹非凡的街市,领略新年的热闹与繁华;又或许会让我们参与一场充满传统韵味的习俗活动,深入体验新年的民俗与文化。

《新年是怎样来的……》,

《小朋友画报》1936年第3卷第60期,第5页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这些民国时期的儿童作品,走进那个童真与年味交织的新年世界。让我们在这些文字与图画中,感受那份纯真与快乐,重温那个时代的年味与童趣吧!

01

吃年糕,年年高

我国很多地区都有春节打年糕吃年糕的习俗。年糕由来已久,有说是远古时期人们为了驱赶怪兽“年”而发明的,有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大公报》(天津)1935年2月刊登的文章《故都应节食物志(续)》中说明了年糕为何是春节的必须品:“年糕即黏糕,普通食品之一。所以名为年糕者,取年年高之意,变为应节必需品矣

卓然:《故都应节食物志(续)》,

《大公报(天津)》1935年2月13日,第6版

民国时期讲述新年活动的童谣、童书与儿童作品中也有大量新年吃年糕的记录。例如,1930年1月9日,《民国日报》第0012版刊登了彭南小学四年级生张同庆写的《年糕歌》,文中写道:“新年到!新年到!爸爸妈妈忙着做年糕。” 中华书局面向幼稚儿童发行的《小朋友画报》杂志在1936年的新年主题刊物中,也刊登了吃年糕的图画。此外,在《小朋友》杂志1929年第341期中刊登的《欢迎新年》儿歌中,小学生李萼写道:“又备了许多的果子年糕

张同庆:《年糕歌》,

《民国日报》1930年1月9日,第12版

《吃年糕,吃年糕……》,

《小朋友画报》1936年第3卷第60期,第7页

民国时期儿童读本介绍

《小朋友画报》

《小朋友画报》1934年7月创刊于上海,半月刊,由中华书局发行,属于儿童图画刊物。刊物专供幼稚儿童阅读,选材范围很广,将幼稚教育上应有的各项科目,包括在各种儿童容易体验到的故事,用简明的图画来表达,辅以浅近的文字。

李萼:《欢迎新年(儿歌)》,

《小朋友》1929年第341期,第44页

民国时期儿童读本介绍

《小朋友》

《小朋友》是一部以儿童文学为主的综合性杂志,主要面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该刊1922年4月创刊于上海,周刊,由小朋友编辑部编辑兼发行,中华书局任总发行所,主要负责人有黎锦晖(主编)、陈伯吹、潘汉年等。该刊出版时间长达30年之久,共出1005期。1953年至1954年该刊改由上海少儿出版社编辑出版新30期。

02

身穿新衣,头戴新帽

图片:《新年到》,

《小朋友画报》1936年第3卷第60期,第1页

新年穿新衣、戴新帽是中国春节最为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这一习俗不仅寓意着辞旧迎新,还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美好的祝愿。在民国时期,新衣仍然是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申报》1939年1月5日刊登的文章《新年与新衣》中写到:“无论是什么阶层的人物在新年里最显明的态度就是换新衣……穿新衣除了作应景的点缀外,还隐含着许多深刻的意义,它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表现,有增加喜悦和愉快的象征,有鼓动人民作新的努力和进展的力量,有调剂苦闷精神的优点。”

张镇山:《新年与新衣》,

《申报》1939年1月5日,第15版

同一时期的儿童作品中,新年穿新衣的主题也频频出现,不同于大人们聚焦探讨新衣背后深层含义的文章,小朋友视角的“新年穿新衣”作品格外生动有趣。以1936年《常识画报:中级儿童》第21期中刊登的《小猫过新年》为例,创作者巧妙地以小猫作为主角,精心搭配精致的道具,通过8张照片细腻地展现了新年的热闹场景,其中第7张照片展示的就是主角小猫在新年里“穿新衣戴新帽”。

《小猫咪过新年》,

《常识画报:中级儿童》1936年第21期,第14页

民国时期儿童读本介绍

《常识画报:中级儿童》

《常识画报:中级儿童》1935年2月在上海创刊,半月刊,属于儿童刊物,原名《中级儿童杂志》。该刊为中级儿童常识画刊,内容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凡是小学教师或文学家翻译的、或著作的作品,或是儿童自由书画及创作的诗歌、散文等,只要有利于增进儿童新的常识,或有常识的意味,都在该刊中有所刊登。该刊物也刊登彩色图画、儿童摄影照片、时事照相、图画故事等资料,基本上对于该刊物中刊登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搭配有一幅手绘图画。

1929年第23卷第1期《儿童世界(上海1922)》中则刊登了一首提到新年新衣颜色的儿歌:“新年到,穿新袄;红红绿绿好花妙,勿着灰尘最紧要!”

剑华:《快乐新年(儿歌)二》,

《儿童世界(上海1922)》1929年第23卷第1期,第68页

民国时期儿童读本介绍

《儿童世界(上海1922)》

《儿童世界》1922年1月在上海创刊,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第一个儿童刊物。该刊主要撰稿人有叶圣陶、赵景深、苏苏(钟望阳)、贺宜等。刊物主要内容有长篇故事、常识问答、自然故事、游戏、笑话、歌曲,配以文字和图画的小故事,刊登儿童创作的自由画、诗歌、童话、童谣等。

03

走亲访友贺新年

民国时期新年主题的儿童作品中也有很多小朋友视角的新年社交活动。比如,《小朋友画报》1937年第3卷第62期中刊登了小朋友新年里到舅母家去贺年,受到舅母招待吃饭的图画。1936年第3卷第60期中的《小傻子跟爸爸去贺年》漫画则记录了对贺年还不够熟练的小朋友跟随爸爸走亲访友时闹的小笑话。

《新年里到舅母家去贺年……》,

《小朋友画报》1937年第3卷第62期,第1页

《小傻子跟爸爸去贺年》,

《小朋友画报》1936年第3卷第60期,第8页

04

新年到,放花炮,家家户户好热闹

过年放炮是民国时期小朋友们最期待的活动之一,儿童作品中有海量作品提到新年放炮。比如,《开明国语课本》中关于新年的篇章中提到“锣鼓这边,爆竹那边,彼此相呼应声响几震天,我们听到了,就知道现在是快乐的新年”。

叶圣陶编,丰子恺绘:《开明国语课本》第七册,开明书店,1933年,第87-88页

民国时期儿童读本介绍

《开明国语课本》

《开明国语课本》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出版的一套初级小学课本,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书写并绘插图,开明书店出版。这套课本旨在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品德和人格。课本经当时的教育部审定,确定为“第一部经部审定的小学教科书”,其批语:“插图以墨色深浅分别绘出,在我国小学教科书中创一新例,是为特色。”

1936年第21期《常识画报:中级儿童》刊登的《爆竹》一文详细记录了作者的邻居“王胡子”在除夕夜放的四支爆竹。

《爆竹》,

《常识画报:中级儿童》1936年第21期,第12-13页

这些民国时期儿童作品除了描绘了放炮的欢乐场景,还用各种形式警示了放炮的危险,提醒小朋友们在享受乐趣的同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淘气,避免伤害。比如,《我的画报》1935年第3卷第13期的《马浪荡放爆仗》漫画,描绘了主人公马浪荡错误的倒放烟花,炸伤了自己的手,还把弟弟吓得摔了一跤。

《马浪荡放爆仗》,

《我的画报》,1935年第3卷第13期,第4页

1930年1月1日的《民国日报》儿童周报栏目刊登了一首名为《这种事情不应当》的新年儿歌,更加直白警示了不可以在放炮的时候“心思巧”,应当规矩放炮,注意安全。

陈锡魁 :《新年儿歌 这种事情不应当》,

《民国日报》1930年1月1日,第15版

在浏览了部分民国时期小朋友们的新年乐趣后,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1920年的迎新年歌曲。提前祝各位大朋友、小朋友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欢迎新年来呀》,

《试》1920年第2期,第11页

资 源 链 接:

收录民国时期期刊最多的数据库是什么样?

看晚清期刊?您可能需要这个“神器”!

是时候安利这个宝藏了🧐

大咖解读、亲测好用的宝库,您心动了吗?🤩

使 用 指 南:
“宝典”已集齐!《全国报刊索引》使用指南,看这一篇就够啦!

有关《全国报刊索引》

《全国报刊索引》创立于1955年,是上海图书馆主管主办并倾力打造的专业信息服务品牌。

《全国报刊索引》已由最初的月刊出版,发展成为汇聚两百年历史文献成果、集成近现代报纸、期刊、图书、会议论文等资源为一体、深度挖掘和组织的特大型综合性知识服务体系。现收录文献总量1亿条,年更新数据1000余万条。

- END -

本微信公众平台音频、视频及活动图文信息报道系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机构版」制作,并享有版权。如需转载或其他合作,请联系公众号获取授权,并标明作者及出处。

图文转载自全国报刊索引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