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首届上海高中科普英语辩论邀请赛(Shanghai Science Debate Competition,SSDC)在奉贤“海之花”青少年活动中心成功举办。辩论赛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奉贤区教育局主办,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奉贤中学承办,乐卓英语辩论提供支持,共邀请在第31届高中科普英语竞赛119所参赛学校团体总成绩排名前16的学校参加。

本届大赛由24位著名生命科学、宇宙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专家与8位英语辩论资深教练共同组成跨学科评审团。来自12个区16所学校80名高中生组成的辩论队,围绕3个前沿科学辩题进行了3轮紧张激烈的精彩对决,按照三轮辩论成绩总积分选出得分最高的2支参赛队进行冠亚军对决,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荣获冠军,上海市市西中学获得亚军,上海市奉贤中学和上海市向明中学获得季军。此外,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上海中学、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4所学校进入八强;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上海市格致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上海市南洋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上海市松江二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和上海南汇中学进入十六强。褚诗语、邵问羲、吴沁然、沈歆雅、杨亦潇、梁誉天、吴紫薇、丁凯馨、叶文汐和褚晨琛共10位同学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荣获冠军桂冠的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参赛队表示,他们的成功得益于团队合作。在教师指导下,队员们密切配合,通过多轮模拟辩论反复推敲观点,相互质疑、补充材料,比赛过程中彼此提醒做好笔记,以便更清晰地阐述观点。吴澄媛同学说:“我以前没有参加过辩论活动,这次参加了由科学家和辩论教练开展的培训,了解了辩论规则,感受到科学的严谨和魅力。”程楚茗同学在攻辩环节中体会到思维碰撞的乐趣。沙心怡同学说:“这次辩题都与科学相关,充分的证据和数据让辩论有立足点。我学习到很多科学概念,如系外行星。我最感兴趣的辩题是大语言模型应用的好处和坏处。因为与我的学习有关联,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碰到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李岳宸同学则认为,辩论赛让他学会了从多元化角度思考问题,更加注重证据和科学性,并且提升了自己的辩论技巧和英语写作能力。

指导教师陈嘉璐认为,本次科普英语新增加的辩论赛,极大提升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深度。辩论不仅是语言表达的训练,更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过程。赛制要求学生从正反双方视角准备辩题,这种多角度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学生在未来面临复杂问题时更加全面地分析与辩证思考。




指导教师斯语分享了备赛过程,她和另外两位教师利用课间时间,帮助学生进行辩题的头脑风暴与讨论,并借助AI工具拓展观点,筛选和整理论据。他们从组办方组织的培训当中学习CREI辩论模式、评分标准等有关辩论的技巧,学到很多之前不知道的新知识。在比赛中学会合作,互相提供论点和论据,兴趣得到提升。印象深刻的是学生在赛场上互相传递纸条帮助队员。虽然都是10几岁的孩子,但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科研能力,在准备过程中能够自主阅读文献,搜集论据等。






荣获亚军的上海市市西中学参赛队同样收获满满。指导教师徐厉表示:“学生们的辩论经验有限,但他们克服困难,用心备赛,一个月里每周都参加组办方和学校组织的集训。无论是准备过程还是参赛结果,科学素养和语言素养都得到升华,这是比赛的意义和魅力所在。”
周逸欣同学第一次参加英语辩论赛,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吴紫薇同学说,主办方的培训邀请了很多权威科学家和有经验的辩论教练,给她带来很多前沿知识和以前不知道的英语辩论技巧。作为10大最佳辩手之一,她认为是团队的共同努力让她获得这项荣誉。万仕杰同学说,队员互相补充搜索资料,互相激励、彼此帮助的精神令人难忘。宋鑫玥同学也是第一次参加辩论赛,他说这是一次更好展示和表达自己的机会,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
首届辩论赛为期一个月,从参赛团队、公布辩题到开展密集培训进行了精心筹划与组织,辩题聚焦科技前沿,为学生搭建深入理解和传播前沿科技的重要平台,突出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批判思辨特色。赛前,主办方邀请三位致力于天文与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优秀青年科学家,为参赛学校开展了三次全英文科学专题讲座,为学生科普系外行星研究背景与进展、系外行星探测方法;生成型人工智能模型如何工作、如何使用;足式机器人发展现状、原理与未来展望,强调科学思维WWHI(why-what-how-innovation)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此外,主办方邀请了三位国际辩论资深教练,为学生开展了系统的辩论培训,介绍首届科学辩论赛的规则和如何使用CREI结构开展辩论,即陈述观点(claim)、逻辑推论(reasoning)、论据支持(example/evidence)和论点影响( impact)。教练们边讲理论边带着同学们开展模拟辩论,让他们体验如何为论点创建完美的结构,如何在辩论回合中与其他团队进行互动。通过学习,他们学会了如何批判性地思考,清晰表达观点,以及尊重和理解有不同想法的对手。
比赛当天,鲸鱼剧场坐满了为决赛加油的嘉宾和师生450余人。有担任评审的科学家代表;有获得2024年科普英语团体奖的来自全市各区20所初高中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代表,以及来自奉贤区4所初中4所高中的310名师生代表共同见证了这场精彩的辩论盛会。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刘扬、奉贤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教育局局长程立春、奉贤区教育局体卫艺科处负责人倪秋萍、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马为民、上海光源材料与能源部主任边风刚、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上海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戴文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部德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健、奉贤中学校长林春辉、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顾剑波、副主任马邹凤、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科技教育部副主任沈玉婷、LOZO乐卓英语辩论创始人赵衍出席了活动,并为获奖队伍和个人颁奖。





今天的辩手,是明天的科学家、工程师、医生与教育者。他们以思辨的力量探索科学前沿,在一次次的观点交锋中,不仅展示了批判性思维,更展现了理解包容的辩论精神。让青春在这场科学与思维的交锋中,绽放耀眼的光芒。
附
一、本届辩论赛辩题:
第一轮Round 1: Countries should prioritize exploring our own solar system over the search for habitable exoplanets. (各国应该优先探索我们自己的太阳系,而不是寻找适合居住的系外行星。)
第二轮Round 2: Countries should prioritiz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ver economic development.(各国应优先考虑环境保护,而不是经济发展。)
第三轮Round 3: The use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in education by students will bring more harms than benefits. (学生在教育领域中使用大型语言模型弊大于利。)
总决赛Final Round:
辩论赛获奖名单
首届高中科普英语SSDC获奖名单.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