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心脑血管疾病再度步入发病高峰期。
事实上,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夏季高50%。这是因为气温降低,昼夜温差较大,更容易引起人体外周血管收缩和痉挛,并可能进一步引发心血管疾病,例如高血压、心肌梗塞、心绞痛、脑卒中和脑梗塞等,若未给予足够重视,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温馨提醒:
合理选择运动方式
运动需要量力而行
心脑血管患者尽量选择形式简单、温和的运动,如步行、打太极、练八段锦等。
切记避免选择剧烈的运动,如滑雪、滑冰、冬泳等,因为剧烈运动会导致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大幅度升高,极易发生心肌梗死、脑溢血等严重心脑血管病。

守护心脑血管健康迫在眉睫,那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注意保暖
关注室内外温差,合理增减衣物,勿用冷水洗脸洗衣,外出做好保暖防护,如戴帽子、围巾手套等。
关注血压
定期监测血压,避免情绪波动,保持乐观心态,高血压患者遵医嘱规律用药,出现异常波动及时就医。


合理膳食
关注血糖血脂水平,维持健康体重,荤素搭配,适量饮用温水,戒烟限酒。
良好睡眠
避免熬夜,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保证每日充足睡眠时长达7-8小时。早上醒来后先活动四肢,再缓慢坐起换衣起床。


充足光照
勤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吸收,保障心肌收缩功能,加快血液运行。注意避免阳光直射眼睛,时间以0.5-1小时为宜。
适度运动
充分热身,循序渐进,运动强度因人而异,保持规律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晨练不宜过早,饭后一小时内不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以上预防要点,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也很重要哦~

常见心梗症状

当出现胸闷胸痛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存在呼吸困难、心悸、头晕、头痛、牙疼甚至肩膀痛等症状时,需警惕心梗发作并迅速就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常见脑梗症状

BE FAST是识别脑梗实用记忆法则,代表以下症状:
B
(Balance)平衡
出现平衡失调、行走困难等症状
E
(Eyes)眼睛
突然的视力变化及视物困难
F
(Face)面部
对镜子做表情发现面部歪斜
A
(Arms)手臂
抬起手臂出现单侧力量不一致
S
(Speak)说话
开口说话时口齿不清
T
(Time)时间
出现上述症状,及时救治
健康小贴士


出现上述症状,
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务必尽快就医哦!

关注心脑健康
我们一直在路上
为应对我国心血管病造成的重大公共卫生威胁,国家财政部和国家卫健委于2014 年联合推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早期发现心血管病,通过开展个性化健康干预,为提高国民生活品质,发挥切实可行的作用。
守
护

健康

上海市宝山区于2017年正式加入该项目,按照国家总体方案要求,在区卫健委的领导下,区疾控中心统筹项目开展,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定点医院(吴淞医院、中冶医院和第九人民医院北院)共同参与项目初筛、高危对象检查、随访干预等工作,为辖区居民提供免费筛查服务。积极推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构建心血管病“医-防-管”综合防治模式,有效降低心血管病的致残和致死率,为辖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珊宝呼吁
USE ♥ FOR ACTION
“心行合一”,
让我们一起“用心”守护健康吧~
参考文献:
[1]刘明波,何新叶,杨晓红,等.《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要点解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4,29(04):305-324.
[2]彭仁聪,林日琦,潘华生,等.对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进行干预的最新进展[J].中外医疗,2023,42(20):190-193.
[3]张维全,梁丽芳,李霞.冬天气温骤降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原因和急救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03):90-91.
[4]叶光熙.年轻人心梗:如何科学预防与急救?[J].防灾博览,2024,(05):10-15.
[5]雷洋,边原,钟磊,等.《2024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卒中一级预防指南》解读[J/OL].医药导报,1-15.
[6]覃倩,李凤,赵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及临床预防服务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4,35(02):133-136.
本文配图均来源于摄图网
宝山区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3-1-L001)

供稿 慢性病防制一科 李淋雨
编辑 李淋雨
审稿 吴萃 俞明欢 沈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