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们,您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孩子胆子小,被别人抢了玩具都不知道拿回来;
·和别的小朋友玩游戏,只能赢不能输,一输就哭;
·做作业时,只要碰到有点难度的题,就绕开不做了......
一说就哭、一输就闹,孩子之所以如此脆弱,大都是因为缺乏心理韧性(也称为“抗挫力”“逆商”等,是指孩子在面对挫折、逆境时的心理承受力)。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提升孩子的心理韧性,让他们变得更坚强呢?各位家长不妨试试这三招!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家长首先要安抚孩子,教会孩子理性看待挫折。
例如当孩子哭诉“我太笨了,我永远做不好!”时,家长不要顺着孩子说“我来帮你做”“我们玩点别的”。
这样反而让孩子更加确认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当孩子下次遇到挫折时还是会消极悲观地自我否定和逃避。
我们可以对孩子这样说:
“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但不管成功失败,爸爸妈妈都会支持你。”
“很多人都会遇到这个困难的,不要害怕。”
“我相信你多多练习就一定可以做到!”
... ...
这样的表达能让孩子明白自己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普遍现象,经过练习是可以改变现有状况的。那么孩子也会重新认识自己,会更愿意继续努力,积极面对挫折。
有些家长和长辈常常舍不得孩子去做一些“脏活累活”,只要大人在场,就不会让孩子独立地去完成一件事。
但过多代劳给孩子的潜台词是:“靠你自己是做不成事的,没有我们,你不行。”
孩子没有机会去经历成长中的挫折体验,自然也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越来越脆弱。
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们多让孩子自己动手,例如系鞋带、打扫卫生、学习做饭、独自去学校.....这些小挑战,都是难得的体验,家长要舍得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小事做好了,孩子对自己能力的掌控感慢慢建立起来了,日后遇到困难时才不至于慌乱。
有些家长害怕孩子受委屈,从来不批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只能听得进去赞扬的话,日后一旦有老师、同学对他给予否定,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挫。
所以,我们在给孩子锻炼心理韧性时,如果孩子做错了事,家长也要适当地批评孩子。
批评孩子时最好单独进行,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或当着亲朋好友的面批评孩子。
不要“翻旧账”,也不要动手打孩子,更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也能让后续的批评和教育更有针对性。
批评完孩子后要及时给孩子一些鼓励和安慰,例如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感受到虽然家长针对这件事批评了他,但依然爱着他。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多少会遇到挫折,不可能一帆风顺,而对于孩子来说,只有父母给了他们足够的肯定、支持与爱,才能让孩子有底气打败挫折,迎接更好的未来。
来源:上海家长学校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青浦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