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子宫肌瘤这一“千年古病”,“30岁以上妇女中每5位就有1位患有子宫肌瘤”的说法早已过时,这是百余年前国外对30岁以上女性死亡后解剖所得的数据,但一直沿用至今。如今,随着检查手段的多样化及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发现子宫肌瘤的发生率高达60%或更高,可称“妇女第一瘤”。对女性朋友们而言,熟悉又陌生的子宫肌瘤到底有哪些特点?发现子宫肌瘤后,该如何对待它们呢?

01.

瘤体大小不一

子宫肌瘤的大小不一。最小的子宫肌瘤仅在显微下才能被发现,称为“镜下肌瘤”;其逐步增大,先至肉眼可见的“种子肌瘤”,再至如米粒、绿豆、赤豆、黄豆、花生、鸽蛋、鸡蛋、小拳头等大小;如孕五六个月大小的已很少见,如足月妊娠大小的甚为罕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现在多数子宫肌瘤在直径不足1厘米时即可被发现。

02.

数目多少不定

子宫肌瘤的数目多少不定。如果只有1个,称为单发肌瘤;有2个及以上,称多发性肌瘤。多发性肌瘤较为多见,手术摘除两三个、七八个,在临床上很常见。北京协和医院2011年曾报道一例一次摘除419个肌瘤的病例,患者于2年后成功分娩。

03.

好发于中青年

子宫肌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多数患者年龄在30~45岁;也有少数十几岁少女患子宫肌瘤的报道。通常在女性绝经后,子宫肌瘤会逐步缩小;如果绝经后肌瘤反而增大,要特别重视,及时就医。

04.

生长部位多样

顾名思义,子宫肌瘤生长在子宫上,主要在子宫的肌层,称肌壁间肌瘤;若向表面方向生长或突出表面,称浆膜下肌瘤;若向子宫内膜方向生长和突向子宫腔,称黏膜下肌瘤。除上述三种主要类型外,子宫肌瘤还可寄生或转移到其他部位,如子宫阔韧带等,称寄生性或转移性肌瘤。

05.

症状变化多端

子宫肌瘤可不引起症状,也可引起月经变化(包括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月经周期缩短、痛经等)、白带异常、腰部酸痛、下腹坠胀等症状。子宫肌瘤压迫膀胱、输尿管可引起尿频、排尿不畅,压迫直肠可导致便秘、排便疼痛,压迫输卵管或引起输卵管炎症、引起宫腔变形等可致不孕或流产。子宫肌瘤患者怀孕后,若出现腹痛、发热、肌瘤部位压痛等症状,要警惕“红色变性”(因肌瘤剖面呈暗红色而得名,与肌瘤增大、血液供应不足等有关),也要注意子宫肌瘤蒂扭转等急腹症;产后可有恶露排出异常、感染、贫血等现象。经手术摘除肌瘤的患者,孕期有发生子宫破裂的可能。

06.

诊断以超声为主

妇科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的常用方法。大多数子宫肌瘤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在体检时被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因相关症状就诊,经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发现。必要时可选用腹腔镜、宫腔镜、磁共振、CT等方法辅助诊断。

07.

治疗应个体化、人性化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较多,各有利弊及适应证、禁忌证。医生应遵循规范化、个体化、人性化和微创化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肌瘤大小和数目、肌瘤生长部位、症状轻重、生育情况、卵巢功能、经济情况、治疗意愿等全面考虑,制订最优治疗方案。

1.期待观察

即定期随访、静观其变,适用于肌瘤小、无症状、无变化、近绝经者。患者每3~6个月进行一次妇科彩超及妇科检查即可。

2.药物治疗

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以激素类、止血药、中药为主,主要作用是缓解症状、促使肌瘤缩小、延缓病情进展、纠正贫血等。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注意相关副作用。经药物治疗后肌瘤完全消失者甚少。

3.手术治疗

以下情况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①子宫肌瘤引起月经过多或长期不规则子宫出血,造成贫血等,经药物治疗无效;

②肌瘤巨大,压迫症状严重;

③疑有恶变,如肌瘤增大速度加快、变软、疼痛等;

④子宫增大超过怀孕3个月大小;

⑤子宫黏膜下肌瘤在宫腔内、肌瘤有蒂,或50%以上在宫腔内;

⑥有生育需求的年轻女性,即使肌瘤不大、症状较轻,也应考虑手术摘除肌瘤;

⑦绝经后,肌瘤不缩小,反而增大;

⑧发生肌瘤蒂扭转、坏死等急腹症;

⑨特殊部位的子宫肌瘤,如宫颈肌瘤、阔韧带肌瘤等。

手术方法包括肌瘤摘除、子宫切除等,可采用经腹、经阴道、腹腔镜、宫腔镜等不同方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选定。

4.其他局部治疗

包括射频、微波、消融、冷冻治疗,子宫内膜切除,子宫动脉结扎等,主要针对较小的子宫肌瘤或月经量过多(通过破坏子宫内膜达到使月经量减少的目的)。

5.带药宫内节育器

如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可控制月经量。

6.针刺、艾灸

主要对月经量过多、痛经等起缓解作用,现已少用。

#

子宫肌瘤的复发与新发

子宫肌瘤复发指肌瘤未切除干净或有残留,后来又长大。子宫肌瘤术后,子宫其他部位长出肌瘤,或原有小肌瘤逐渐增大,不能称为复发,而是再生、新发。实际上,子宫肌瘤复发很少见,再生、新发较常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  石一复

END

点击图片,订阅2025年杂志!!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