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前测试模型是药物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旨在评估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药代动力学特性,为进入人体临床试验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该领域不仅涉及基础生物学研究,还涵盖了先进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如基因编辑、器官芯片、人工智能等。随着全球对健康需求的增长以及医药创新的加速,临床前测试模型在确保药物研发质量和效率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临床前测试模型也在加速发展。通过自动化系统快速测试大量化合物,从而提高药物发现速度的高通量筛选;细胞系与3D细胞培养可以从传统的二维细胞培养到更接近体内环境的三维结构,从而显著提升实验的真实性和预测力;结合微流控技术,模拟器官功能,提供更为复杂的生理环境模拟的器官芯片;通过基因编辑工具构建特定遗传背景的动物,增强疾病模型的精确度和相关性的转基因动物模型;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种数据,全面解析药物作用机制及其影响的多组学分析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例如,在药物筛选中识别具有治疗潜力的新分子实体;在安全性评估中检测药物是否会引起急性或慢性毒性,减少后期临床失败风险;在药效评价中验证药物在动物体内的疗效,指导剂量选择;以及在个性化医疗中利用患者来源的细胞构建个体化模型,实现精准治疗方案的探索。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以及公众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医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推动着临床前测试模型市场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医药行业对高效、低成本且伦理友好的替代方法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以及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支持,为临床前测试模型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与此同时,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不同物种间的生理差异可能导致的转化效率,使用动物进行实验涉及的伦理问题,不同实验室间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的标准化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也是行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总之,临床前测试模型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尽管面临一些技术和成本上的挑战,但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加强产学研合作并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该领域势必在未来的生物医学研究和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环上大科技园依托上海大学综合优势和宝山区产业政策,在过去3年,培育和服务了一批临床前测试模型方向的先进企业和研究团队,在产业链的各个层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持续发挥园区优势,助力产业发展,环上大科技园拟在12月下旬组织一场临床前测试模型专题分享会,本次活动不仅邀请了一批园区内外的相关产业链企业,也邀请到了来自南模生物、益诺思、生物芯片、上海大学等产业界、高校和投资界的专家,从市场、技术、产品、政策等层面,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商业实践,给关注该领域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个深度学习研讨,以及寻求业务合作的机会。

01
活动主题

临床前测试模型专题分享会

02
活动安排

活动形式:现场分享会

时间:2024年12月27日13:30PM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668号环上大科技园零号基地三楼会议室

观众报名:请扫二维码报名

欢迎产业界、金融界、科研机构、企业服务机构

和高校师生报名参加

03
嘉宾介绍

- 岳涛 -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博士生导师

上海大学微纳操作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高校青年东方学者/青年科技启明星

岳涛,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微纳操作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高校青年东方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现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机器人分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决策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3D打印技术分会委员。目前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7项,在Science子刊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在ICRA、IROS、MicroTAS等重要国际会议做学术报告20余次,获2014年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青年奖。担任Labon a Chip, Microsystems &Nanoengineering等期刊审稿人。研究成果获得2022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

项目简介:血管化器官芯片领跑新药研发

近年诞生的器官芯片技术作为细胞和动物模型的优化替代手段,在新药研发和精准医疗等领域显示出巨大潜力。本项目在国内首创具备微血管网络的血管化器官芯片,实现了功能化的体外三维生理模型,为药物筛选提供了一种更先进、更准确和更可靠的技术。研发了器官芯片血管化工艺、代谢功能高精度控制方法和智能化用户操作平台等技术和产品,成果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将有力促进器官芯片广泛应用,助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

- 汪溪洁 -

上海益诺思生(688710)技术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毒理事业部高级副总经理

中国药理学会安全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新药安全评价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主任

汪溪洁,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毒理事业部高级副总经理。美国毒理学家(DABT),中国毒理学家(DCST),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理学会安全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新药安全评价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主任,拥有16+年药物毒理学研究经验,累计负责了300多个药物的非临床评价研究,包括化药、多肽、抗体、融合蛋白、ADC、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核酸药物、放射性药物等,主持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项目3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10多项,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3部;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专家。

公司简介: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益诺思(科创板代码:688710)成立于2010年,是国药集团下属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益诺思先后通过NMPA的GLP认证、美国FDA的GLP检查、OECD成员国荷兰政府的GLP认证,AAALAC认证及美国病理学会的CAP认证等,是一家专业的提供生物医药非临床研究服务为主的综合研发服务(CRO)企业。业务范围覆盖早期成药性评价、非临床药效学研究、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临床生物样本分析、生物标志物与转化研究等领域。目前已拥有近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设施,千余人的研究团队,分布在上海、南通、深圳、黄山及美国旧金山等地,为全球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的、符合国内及国际申报标准的一站式新药研发服务。

- 徐旭 -

上海南方模式生物(688265)产品经理复旦大学硕士

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开发及应用专家

徐旭,复旦大学硕士,现任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主要从事基因编辑动物模型、人源化动物模型、肿瘤模型、体内药理药效服务等的推广工作,对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开发及应用有深刻的理解。

公司简介: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模生物(科创板代码:688265),成立于2000年,始终以编辑基因、解码生命为己任,专注于模式生物领域,提供从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研发、饲养繁育到表型分析及药物临床前评价的全方位服务,旨在为全球基础科研和医药开发研究提供一站式的动物模型解决方案。

- 韩波 -

上海辉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

医学博士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

韩波,上海辉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医学博士,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创新药物研发专委会委员、秘书,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与转化联盟(CBIITA)精准医疗/IVD专委会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超声治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常务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微创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的功能性检测模型在临床和新药研发的全程转化医学应用”,熟悉肿瘤综合治疗和临床研究的组织实施,生物样本活库的运营管理。主要研究成果有肿瘤治疗中物理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综合应用、肿瘤生物模型的研发应用和信息化建设等。主导或者参与工信部、科技部、NSFC、上海市科委或者CSCO等机构组织的基础或临床研究项目20余项。曾先后在《CancerManagement and Research》、《ImmunologyLetters》、《Theprostate》、《Mol.Carcino.》、《CellTissue Res.》等刊物上发表了50余篇研究论文,总影响因子53分。

项目简介:上海辉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辉基生物聚焦肿瘤生物医药产业,致力于肿瘤疾病模型(类器官、RIV-PDO及PDX)在个性化治疗及新药研发领域的开发及商业化,已拥有丰富的肿瘤生物模型及成熟的商业化能力,推动肿瘤的个性化精准治疗及新药的创新研发发展。公司利用新型的高分子基质材料(AM-Martix),替代传统的Martrigel进行体外三维培养,用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成功率,完成PDO的商业化布局。

04
活动流程
时间环节内容13:30-14:00签到参会人员签到14:00-14:05主持人开场主持人开场介绍嘉宾及活动安排14:05-14:10领导致辞环上大科技园总经理:李宇阳14:10-14:40主题分享主题:血管化器官芯片领跑新药研发分享嘉宾:岳涛14:40-15:10主题分享主题:动物模型在药物非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分享嘉宾:汪溪洁15:10-15:40主题分享主题: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分享嘉宾:徐旭15:40-16:10主题分享主题:个性化治疗/新药研发领域的肿瘤疾病模型开发应用分享嘉宾:韩波16:10-16:30自由交流自由交流
05
活动组织

指导单位

上海市宝山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办单位

环上大科技园

协办单位

上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上海大学医学院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环上大科技园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