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原产于南美洲一带,自明代传入我国福建省。花生不但可作为食物食用,还有药用价值。又因其长于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民间称其为“长生果”“万寿果”“千岁子”。

花生营养丰富

与其他食物相比,花生的脂肪含量较高,是大豆的2倍、鸡蛋的5倍。榨取的花生油中约有80%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占53%~72%、亚油酸占13%~26%。亚油酸可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促进生长发育,能降低血胆固醇,对预防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性白内障等疾病均有显著功效。

花生的蛋白质含量也较高,是小麦的2倍、大米的3倍、牛奶的7倍,营养价值与动物蛋白质相近,因此又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同时,花生所含蛋白质的消化系数高达90%,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其中含有10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如赖氨酸可提高儿童智力,谷氨酸和天冬氨酸能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力。

花生中所含维生素以维生素E最多,其次为维生素B1、B2和B6等。天然维生素E能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此外,花生中的脂溶性维生素K、卵磷脂和脑磷脂均可延缓大脑功能衰退,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花生中还含有近30种无机矿物质,其中钙、磷、铁等矿物质含量比猪肉、鸡肉等动物性食物更高。

花生中还富含白藜芦醇、β-谷固醇等植物固醇。白藜芦醇是一种生物活性很强的天然多酚类物质,不仅有抗菌、抗炎、抗过敏、抗血栓作用,还有明显的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对冠心病、高脂血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并可抑制肿瘤产生。β-谷固醇是生理活性很强的肿瘤类疾病天然预防剂,具有阻断致癌物诱发癌细胞形成的功能。花生中所含的儿茶素也对人体有很强的抗老化作用。

花生的仁、衣、叶均可入药

在中医学中,花生的不同部位都有自己的性味和功效。

花生仁

明代《本草纲目》记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说花生:“味甘气香,能健脾胃,饮食难消运宜之。”

中医学认为,花生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健脾养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利尿止血等功效,适用于治疗营养不良、脾胃失调、贫血、咳嗽痰喘、肠燥便秘、乳汁缺乏等症。

《杏林医学》载花生(去嘴尖)文火煎汤调服可治疗久咳、秋燥及小儿百日咳;《食疗粥谱》提到脾胃失调,营养不良者可用花生30克、糯米60克、大枣30克,加冰糖少许,煮粥食用;《陆川本草》建议用花生90克和猪蹄1只炖服,可治疗产后缺乳。

花生衣

花生衣又称花生皮,指覆于花生仁表面那层红色(或棕色)的种皮,富含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花生衣是现代被收进药典的新药,作为药用始见于《全国中草药汇编》,目前被应用到益血生胶囊、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和血宁糖浆等中成药中。

中医认为,花生衣味甘、微苦、涩,性平,入肺、脾、肝经,能补脾胃之气,有养血、止血、散瘀、消肿、生发、乌发的作用。其中以棕红色花生衣养血、补血的效果最佳,食用方法以煮食为宜。

现代医学认为,花生衣能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增加血小板含量,改善血小板质量和凝血因子缺陷,加强毛细血管收缩功能,促进骨髓造血,临床常用于血友病、类血友病、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各种出血的辅助治疗。

花生叶

除了花生和花生衣能用于食疗保健,长期的临床研究也发现,花生叶具有镇静安眠的作用。花生叶“昼开夜合”的生物特性与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昼夜作息规律同步,可能含有某种类似人体“睡眠肽(络蛋白肽)”之类的助眠成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天然助眠药。

生花生、熟花生的保健功效不一

民间素有“生花生健胃、煮花生润肺、炒花生保肝”的说法,也因此生出了许多与花生相关的偏方,这些方法真的有效吗?

生花生性凉,因其浆汁多,富含纤维素和植物油脂,故能生津润肠。因此,民间有生吃花生养胃的偏方。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花生含大量蛋白质和脂肪,适量的蛋白质能帮助中和胃酸。而适量的脂肪则能刺激小肠黏膜分泌肠抑胃素,抑制胃酸分泌,尤其是磷脂成分,可通过乳化和润滑作用保护胃黏膜。因此,日常生吃一点花生(每天不超过50克),能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起到缓解反酸、保护胃肠黏膜的效果。

生食花生一定要充分咀嚼,以减轻胃的消化负担。此外,生花生所含维生素及酶未被破坏(未经煮熟),具有生理活性,能增强食欲、促进消化、抗菌消炎,对口角炎、脚气病等维生素缺乏症效果尤佳。

熟花生因花生被炒熟或煮熟,性质发生变化,有滋补强身的作用,可加强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提高记忆力。

花生推荐剂量

生花生研末冲汤:每次宜10~15克。

煎汤:每次宜30~100克。

炒熟:每次宜30~60克。

生活中食用花生需注意以下几点:

花生油脂含量较多,一次不宜摄入过多,以免滑肠腹泻,体寒湿滞及腹泻者、血脂高的人群慎服花生;

因消化花生中的油脂需大量胆汁,所以胆囊切除者不宜吃花生,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花生有止血作用,跌打损伤后有血瘀疼痛者不宜多食花生

痛风急性发作期禁食花生

花生易受潮霉变,产生致癌性很强的黄曲霉菌毒素,因此千万不要食用已霉变的花生

本文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副主任医师王丽莉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的文章,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促进科学普及,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若需转载本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请确保完整转载,并明确注明来源及原作者姓名。未经许可,转载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本网站或其链接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站提交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尽快处理并移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