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品档案 ◐ 巢寄生

摄影:舒琛
【关系】
【所在展区】
B2层“生存智慧”展区




在杜甫的描绘和解释里,这个故事充满了悲壮的色彩: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为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为哺雏。”
在诗人眼里,杜鹃是帝王的化身,受世间万灵所敬仰,帮助帝王抚育幼子义不容辞,因此杜鹃“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仍为喂其子,礼若奉至尊。”




为了更好的适应巢寄生生活,大杜鹃在与宿主的协同进化中已经分化出20多个支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境中寄生于不同的宿主鸟类。
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芦苇湿地,有一个大杜鹃支系就主要寄生在苇莺属如东方大苇莺Acrocephalus orientalis的鸟巢中。












/ 走进展区系列 /
透过展品讲述自然历史,是自然博物馆的功能之一。从远古巨兽到现生动物,再到身边植物,展品不仅是自然的见证者,更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生命的重要窗口。
在“走进展区”系列科普文章中,我们将把文字和展品结合起来,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中进行一场时空穿越,为您揭示它们背后来自过去的讯息与来自现代的知识,用文章见证天地间的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参考文献:
[1] 何刚彬. 大杜鹃产卵行为:助产家说的提出与验证[D]. 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22.
[2] Langmore et al. Coevolution with hosts underpins speciation in brood-parasitic cuckoos[J]. Science. 2024, 384:1030-1036.
[3] 赵东平, 赵峥. 从自然的角度为大杜鹃正名——评《大杜鹃:大自然里的骗子》[J].科普创作评论. 2024, 2(014):91-96.
[4] 梁国贤等. 三个东方大苇莺种群大杜鹃寄生率的变异[J].四川动物. 2014, 33(5):673-677.
[5] 何鑫. 巢寄生的协同进化[J]. 生物学通报. 2008, 43(10):7-9.

作者 徐珊珊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
研究领域:植物生态学
